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179章 四季药方,附于图谱

第179章 四季药方,附于图谱(1 / 2)

第179章:四季药方,附于图谱

秋风卷着落叶掠过医庐的屋顶,轩辕站在传习堂的窗前,手里捧着那卷日渐增厚的百草图谱。竹简的边缘已被摩挲得光滑,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和图画,是他数年来踏遍山林、亲尝百草的心血。此刻,他的目光落在图谱最后几页空白处,眉头微蹙——这图谱虽已收录三百余种草药,详述其性味功效,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先生,阿禾他们在药圃里遇到些难题,想请您过去看看。”门外传来阿木的声音,这孩子如今已是神农部落的得力医者,这次特地来医庐协助整理药材。

轩辕应了一声,将图谱小心卷好放在案上。走出传习堂,药圃里的景象便映入眼帘:十几个弟子正围着几株枯萎的薄荷发愁,嫩绿的叶片边缘卷曲发黄,像是被什么东西啃过。

“先生您看,”阿禾指着薄荷的茎秆,“这几天降温,薄荷就成了这样,之前明明长得好好的。”

轩辕蹲下身仔细查看,指尖拂过卷曲的叶片,又拨开根部的泥土闻了闻:“不是虫害,是受了寒。薄荷性凉,本就不耐寒,这几日霜降将至,露气变寒,它自然受不住。”他站起身,望着药圃里分门别类种植的草药,忽然心头一动——草药有寒热之性,人有虚实之别,而四季更迭带来的病症,不也各有特点吗?

“阿木,你记不记得,去年春天,咱们部落里很多人得了风寒,症状都是怕冷、流清涕?”轩辕忽然问道。

阿木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当然记得,那时先生用麻黄和桂枝配的方子,一剂下去就见效了。”

“那夏天呢?”轩辕又问,“去年夏日常有人头晕、呕吐,是何缘故?”

“是暑气和湿气太重,”另一个弟子抢答,“先生教我们用藿香和佩兰煮水喝,很快就好了。”

轩辕抚着胡须笑了:“你们说得都对。春有风寒,夏多暑湿,秋常干燥,冬易受寒,四季的病症各有不同,用药自然也该有所侧重。咱们的百草图谱只记草药,却没说清何时用、如何用,岂不是美中不足?”

弟子们面面相觑,阿禾率先反应过来:“先生是说,要给图谱添上应对四季病症的方子?”

“正是。”轩辕的目光扫过药圃里随季节荣枯的草药,“光识药还不够,得让医者知道,开春时该备哪些药防感冒,入夏后该用什么药解暑气。把这些方子附在图谱后面,才算真正实用。”

这个想法像一粒种子落入沃土,瞬间在弟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阿木当即说道:“先生,神农部落春天常有风寒流行,我回去翻翻医案,把常用的方子整理出来!”

“那我来整理夏季的,”阿禾接话,“去年夏天处理了不少暑湿病症,记得几味草药搭配着用效果最好。”

看着弟子们踊跃的样子,轩辕欣慰地点头:“好,咱们就分头整理。阿木负责春季,阿禾夏季,阿石你熟悉秋季的燥症,便来梳理秋季的方子,至于冬季……”他顿了顿,看向一直沉默记录的阿竹,“阿竹心思细,去年冬季处理过不少冻伤和寒咳,冬季的方子就交给你。三日后,咱们在这里汇总讨论。”

接下来的三日,医庐里弥漫着一种既忙碌又兴奋的气氛。弟子们翻出各自的医案,在传习堂里对着百草图谱仔细核对,时而为一味药的用量争执,时而因想起某个成功的病例而眉开眼笑。

轩辕没有闲着,他将自己多年来应对四季病症的心得一一写下,又翻出岐伯曾提及的“顺时用药”理论,反复推敲。春日阳气升发,用药宜轻扬发散;夏日阳气最盛,需兼顾清热与祛湿;秋日燥气当令,应以润燥为主;冬日阳气内敛,需温阳散寒——这些道理,要如何融入具体的方子中,既简单有效,又便于记忆?

三日后,传习堂的案几上摆满了写满字的竹简。阿木第一个上前,捧着自己整理的春季方子:“先生,春季风寒多,我选了麻黄、桂枝、生姜这三味药,麻黄发汗解表,桂枝助麻黄之力,生姜温胃散寒,三者配伍,能驱散风寒。只是……”他有些犹豫,“去年有个老丈喝了这药,汗出太多差点虚脱,是不是该加些什么调和一下?”

轩辕接过竹简细看,上面不仅写了药方,还标注了适用症状和禁忌。他指着“汗多虚脱”几个字问:“后来如何解决的?”

“先生当时加了甘草,”阿木答道,“说甘草能补中益气,防止发汗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