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辨误纠错,图谱完善
晨雾还未散尽,医庐前的空地上已站满了人。来自伏羲部落的信使脸色焦急,手里捧着一卷泛黄的竹简——那是百草图谱的抄本之一,边缘处已被反复翻阅得卷起了毛边。他见到轩辕,几步抢上前,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轩辕先生,出事了!我们部落用图谱上的‘细辛’入药,三个风寒患者喝了药汤,不仅没好,反而舌头麻木、说不出话来!”
轩辕的心猛地一沉,接过那卷抄本,手指抚过“细辛”条目下的批注——“味辛,性温,无毒,可散风寒”。这字迹是他亲手所书,此刻看来却刺得眼睛生疼。他抬头看向信使,目光凝重:“患者现在如何?可有性命之忧?”
“万幸发现得早,灌了些甘草水,已经缓过来了,但还是说不出话,族里的人都慌了,都说这图谱是不是弄错了……”信使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个字几乎淹没在周围族人的窃窃私语中。
站在一旁的阿木脸色也变了,他是最早跟随轩辕学习的弟子之一,对图谱的准确性向来深信不疑:“先生,细辛……细辛怎么会有毒?我们之前在神农部落用过,明明没事啊。”
轩辕没有立刻回答,他转身走进传习堂,从书架上取下百草图谱的正本。晨光透过木窗棂,在竹简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逐字逐句地核对,眉头越皱越紧。细辛的条目下,记录着他初见此草的情景:“生于阴坡石缝,叶呈心形,根细如丝,嚼之辛烈,能通鼻窍、散风寒……”唯独在“毒性”一栏,赫然写着“无毒”二字。
“是我错了。”轩辕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他放下竹简,目光扫过围拢过来的弟子们,“当初辨识细辛时,只尝了极少量,没察觉到毒性,便妄下结论说‘无毒’,这是我的疏忽。”
阿石性子急,忍不住道:“可我们之前用的时候,确实没出事啊?”
“用量。”轩辕沉声道,“上次在神农部落,细辛只用了指甲盖大小的量,且配伍了甘草调和,毒性被压制了。但伏羲部落可能用量过大,又没加调和之药,才出了问题。”他想起岐伯曾说过的话——“草药毒性如潜龙,量少时隐,量多时现”,当时只当是警示,此刻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分量。
当下不再迟疑,轩辕让阿木留守医庐,自己带上三名弟子、追风,还有那卷出错的抄本,即刻赶往伏羲部落。临行前,他特意带上一罐炮制好的甘草和绿豆,这些都是解草木毒的常用药。
山路崎岖,追风跑在最前面,不时回头看看轩辕,似是察觉到他沉重的心情。轩辕骑着马,手里紧紧攥着那卷抄本,心里翻涌不止。百草图谱是他多年心血,是联盟医者的指南,一旦出现错误,不仅会延误病情,更会动摇大家对医道的信任。他想起那些因误用药材而受苦的患者,只觉得胸口像压了块石头。
三日后抵达伏羲部落,首领早已带着族人在村口等候,脸上满是焦灼。“轩辕先生,您可来了!”首领拉着他的手,往部落里走,“那三个患者还说不出话,舌头肿得像块肉,族里的巫医说这是触怒了山神,要献祭才能化解,我没答应,就等着您来呢!”
轩辕直奔患者住处,那是一间简陋的草棚,三个患者正歪坐在草垫上,见有人进来,都费力地张开嘴,却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舌头果然肿得厉害,颜色发紫。他们的家人围在旁边,抹着眼泪,看到轩辕,像是看到了救星。
“别怕,有办法。”轩辕安抚道,让弟子取出带来的甘草和绿豆,煮成浓汁,又让人找来新鲜的生姜,捣成泥状。他先给每个患者灌下一大碗甘草绿豆汤,然后用干净的麻布蘸着生姜泥,轻轻擦拭他们的舌头和牙龈。
“生姜能解细辛之毒,”轩辕一边操作,一边对围观的族人解释,“细辛的毒性会麻痹神经,生姜的辛温之气能驱散它。”他的动作轻柔而坚定,患者虽然难受,却都安静地配合着。
半个时辰后,奇迹发生了。第一个患者突然“啊”了一声,虽然声音沙哑,却能发出清晰的音节了。他激动地抓住轩辕的手:“先生,我……我能说话了!”紧接着,另外两人也陆续恢复了声音,只是还带着些口齿不清。
族人们爆发出一阵欢呼,之前的恐慌被巨大的喜悦取代。首领握着轩辕的手,眼眶通红:“先生,您不仅救了他们,更救了我们部落啊!要是真按巫医说的献祭,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大乱子!”
轩辕却没有丝毫轻松,他让弟子继续照料患者,自己则带着伏羲部落的医者来到他们采药的地方。那是一片阴湿的山坡,石缝间果然生长着许多细辛,心形的叶片上还挂着晨露,看起来与普通草药并无二致。
“你们采了多少?怎么用的?”轩辕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