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卫所散漫(2 / 2)

理由五花八门,花样翻新,个个听起来都冠冕堂皇,充满了“无奈”和“苦衷”,但核心思想高度统一,如同经过彩排:要钱、要粮、要装备、要时间,要政策倾斜……总之就是——不动!绝不主动出击!

六皇子李承弘坐在萧战下首的位置,听着这些卫所高级军官们赤裸裸的、毫无廉耻的推诿之词,看着他一个个脑满肠肥的模样,再联想到沿途所见百姓的惨状,他年轻的脸庞气得越来越青,拳头在袖子里紧紧攥起,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他虽年少,久居深宫,但也绝非蠢笨之人,如何看不出这些兵油子根本就是在敷衍塞责,视军国大事如儿戏,视百姓生死如草芥!他忍不住将带着怒火和疑问的目光投向坐在主位上、仿佛老僧入定的萧战,却发现这位刚认的“老师”脸上没什么表情,既不见愤怒,也不见焦急,只是右手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极有节奏地轻轻敲着桌面,发出“笃、笃、笃”的轻响,眼神半开半阖,仿佛在欣赏一出与自己无关的闹剧。

等到所有人都“诉完苦”,帅帐内暂时安静下来,只剩下各种借口在空中飘荡,萧战才仿佛刚睡醒一样,慢悠悠地抬起眼皮,目光在几位指挥使脸上扫过,语气平淡得像是在问“今天午饭吃什么”:“哦?照各位这么说,是都不太方便?都有难处?那……什么时候能方便呢?给个准话。”

几位指挥使隐蔽地交换了下眼色,心中窃喜,看来这京城来的国公爷也是个怕麻烦、想和稀泥、好糊弄的主儿,估计是想尽快站稳脚跟,不愿与地头蛇们撕破脸皮。肥头大耳的陈指挥使心中大定,脸上堆起更虚伪的笑容,含糊其辞道:“这个……回国公爷的话,怎么也得等朝廷拨付的粮饷充足到位,器械修缮完备,再……再选个天气晴好、海上风平浪静的黄道吉日……”

“行。”萧战居然点了点头,干脆利落地挥挥手,那姿态大方得让人难以置信,“老子等你们方便。都退下吧,该干嘛干嘛去。”

指挥使们如蒙大赦,心中嘲笑这国公爷果然是个银样镴枪头,赶紧躬身行礼,鱼贯退了出去。一走出帅帐,离开萧战的视线,几人脸上就忍不住露出了轻蔑和得意的笑容,互相低语着“不过如此”、“京城来的公子哥儿,懂什么兵事”、“且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之类的话。

帐内,李承弘看着那些军官离去的背影,再也忍不住,猛地站起身,因为激动,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不正常的红晕,急声道:“老师!他们……他们分明是畏战怯敌,贪生怕死!巧舌如簧,百般推诿!怎能……怎能由得他们如此拖延懈怠?倭寇凶残,可不会等他们所谓的‘方便’!”

萧战这才转过头,看向这位心急如焚的“学生”,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森白的牙齿,但那笑容里却没什么温度,眼神深处仿佛有寒冰在凝聚:“急什么?小子,毛都没长齐,耐心倒差。记住老子今天教你的第一课:好言难劝该死的鬼,良医不治必死之人。咱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先礼后兵,该走的流程得走一遍,该给的‘脸面’得给足。不然,以后怎么名正言顺地、理直气壮地……收拾他们?怎么让天下人,包括京城里那些等着看笑话的人,都无话可说?”

帅帐内的会议看似不了了之,但影响却迅速扩散开来。消息灵通的台州府官员和地方士绅很快就得知了这位新来的萧副帅似乎是个“软柿子”,在卫所指挥使们的集体“诉苦”下选择了退让。一时间,各种猜测和议论甚嚣尘上。

“看来这位萧国公也是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啊。”

“毕竟是京城来的,估计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只想平稳过渡,混点资历吧。”

“如此甚好,大家相安无事,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而回到各自卫所的指挥使们,更是弹冠相庆,觉得轻松拿捏了这位空降的副帅,接下来只需继续阳奉阴违,敷衍了事即可。他们甚至开始盘算,如何利用这次“胜利”,进一步向朝廷索要更多的钱粮物资,中饱私囊。

与此同时,萧战则把自己关在帅堂里,对着地图和那堆告急文书,眼神越来越冷。他叫来李铁头,低声吩咐了几句。李铁头领命,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立刻转身去安排人手,加强对周边卫所动向、以及可能存在的官匪勾结线索的暗中调查。

萧战看似妥协退让的态度,如同一层迷雾,让东南官场和卫所军官们更加确信这位“西疆莽夫”不过是个纸老虎,从而放松了警惕。而萧战,则在这迷雾的掩护下,开始了他的“等待”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