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哨声惊堂
巡堂的哨声刚落,阿水握着剑就往院外冲,苏晚晴攥着刚收好的玉簪,也快步跟了上去。方念安扶着门框站在原地,指尖还沾着点“牵机散”的黑屑,望着两人的背影,眉头没松过——方才窗台上的痕迹,绝不是偶然。
院里的灯笼很快被点亮,橙红的光晃过青砖地,陈叔带着几个巡堂弟子正围着西墙角。见阿水跑来,陈叔赶紧迎上去,手里捏着片皱巴巴的青色布角:“阿水,刚发现有人在墙头探头,被我们惊走了,只抓着这点布。”
阿水接过布角,凑到灯笼下看——布料粗粝,边缘还沾着点黄土,跟昨晚书房窗台上的布屑颜色一模一样。“是上次劫粮道的人?”他转头问方念安,后者慢慢走过来,摸了摸布角的纹路:“没错,这种粗布是黑风寨常用的,他们总爱在布角织暗纹。”
苏晚晴站在阿水身边,声音有点发紧:“他们是冲着《剑莲新谱》来的?还是……冲着方老您?”
方念安拍了拍阿水的肩,语气沉下来:“现在青堂是你的了,他们冲着谁都一样。不过你也别慌,正好趁这事,让兄弟们看看你掌堂的样子。”他转头对陈叔说,“今晚加派巡夜人手,重点守着书房和粮库,别给他们可乘之机。”
等众人散去,苏晚晴还跟着阿水,手里递过个温热的食盒:“你还没吃晚饭,我炖了点鸡汤,你趁热喝。”阿水接过食盒,看着她眼下淡淡的青影,心里软了:“你也没歇着,跟着我忙到现在。”
“我不忙。”苏晚晴低下头,手指抠着食盒的边缘,“就是……你刚掌堂就遇到这事,我怕你应付不过来。”
阿水拉过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传过来,让苏晚晴的脸又红了:“有你在,我应付得过来。对了,我有个想法,想跟你说说。”
二、驿策初定
第二天一早,议事厅里又聚了人,只是主位换成了阿水。他面前摆着张画得密密麻麻的图纸,纸上圈着各州府的要道,旁边写着“莲心驿站”四个小字。
林师弟凑上前,指着图纸上的红点:“阿水,这‘莲心驿站’是啥?你要在这些地方开店?”
阿水点头,把图纸推到众人面前:“我想在各州府的要道设驿站,给过往的商旅、百姓提供茶水,要是有人闹了矛盾,驿站里的人能调解;遇到受伤的,还能给点急救的药。”他顿了顿,看向方念安,“方老,您觉得可行吗?”
方念安坐在侧边的椅子上,手里翻着阿水昨晚写的计划,嘴角带了笑:“可行!当年我就想过这事,只是一直没精力办。你说驿站伙计要各族出身,这个主意好——青霄堂本就该不分族群,大家都是为了护着普通人。”
陈叔却皱了眉:“可咱们青堂的人手本就不多,分去驿站,堂里的防卫怎么办?再说,各族的人凑在一起,万一闹矛盾怎么办?”
没等阿水开口,苏晚晴先站了出来,手里拿着块雕好的木牌——木牌是莲花形状,正面刻着“莲心”二字,背面是片小小的柳叶。“陈叔,我跟阿水哥商量过了,伙计不用全从青堂抽,咱们可以招些各族的孤儿、流民,教他们点基础的功夫和急救术。这木牌背面,让他们刻上自己的家乡,这样他们就有归属感了。”
她把木牌递给陈叔,眼神亮闪闪的:“就像我,老家在江南,要是刻上‘江南’二字,看到木牌就像看到家一样。他们有了家,自然不会闹矛盾。”
陈叔捏着木牌,反复看了看,眉头慢慢舒展开:“这主意倒也不错。只是……谁来管这些驿站?”
阿水指了指图纸上最靠近青霄堂的一个红点:“第一个驿站就设在三十里外的青石镇,我跟晚晴先去盯着,等理顺了,再派兄弟们分去其他地方。”他话说完,苏晚晴的脸微微红了,却没反驳,只是低头整理着桌上的木牌。
三、木牌凝心
接下来的半个月,青霄堂上下都在忙驿站的事。苏晚晴带着几个女弟子,在木工房里雕莲形木牌;阿水则带着人去青石镇修驿站,每天早出晚归,脸上总沾着点尘土。
这天傍晚,阿水刚从青石镇回来,就直奔木工房。苏晚晴正坐在窗边雕木牌,夕阳透过窗户,落在她的发梢上,像镀了层金。她手里的木牌刚刻完背面,上面是“西域”二字,旁边还刻了朵小小的雪莲。
“这是给哪个伙计的?”阿水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扶住她的肩。
苏晚晴吓了一跳,回头看到是他,才松了口气:“是给木合的,他是西域来的,说老家那边到处是雪莲。”她拿起另一块木牌,上面刻着“塞北”,“这个是给铁牛的,他说塞北的草原比天还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