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 第849章 太子太傅辅政稳,处理朝务能力显

第849章 太子太傅辅政稳,处理朝务能力显(1 / 2)

北狄使节的尸体被抬出偏殿后,金殿内外重归寂静。沈知微回到丹墀西侧暖阁,袖口那抹血迹已被换下的素绢裹住,只余一点暗痕渗在布角。她站在帘后,目光落在殿中尚未撤去的太子座案上。

今日是裴昭衍首次独立主持朝会。

晨钟响罢,文武列班。太子从东阶步入,身姿挺直,神情沉稳。他没有看沈知微的方向,径直落座。礼部官员宣读议程,第一条便是户部侍郎的紧急奏报。

“南境三州推行‘寒门联姻策’以来,世家大族多有不满。近日已有七家拒缴秋赋,声称新政乱纲常、毁礼法,请求暂缓施行。”

话音落下,几名老臣微微颔首,目光投向暖阁方向,似在等她开口。

沈知微不动。

她指尖轻压案沿,只向太傅递了个眼神。那人立于文官前列,须发半白,神色肃然。见状,他侧身靠近太子耳畔,低声说了几句。

裴昭衍听完,缓缓起身。

“《贞观律疏》有载:政令既出,非灾异不得轻改。今无天灾,无人祸,仅因私怨便抗旨不遵,是何道理?”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传至殿角。

“赋税为国本,拒缴即是违律。着地方官按律追缴,并查牵头煽动者,交御史台问罪。另派钦差前往宣谕新政要义,明示利害,不得再起纷争。”

满殿默然。

户部侍郎低头退下。那些原本想附议的老臣,此刻皆闭口不言。有人轻抚胡须,有人低头看靴尖,再无人提出异议。

沈知微垂眸,唇角微动。

第二项议程由兵部提出。北疆军屯粮仓昨夜失火,烧毁存粮三千石,守将急报朝廷,请示处置办法。

一名武将当即出列:“边军重地竟遭纵火,必有内鬼勾结外敌!请即刻拘押当地主将,彻查其党羽,以防生乱。”

立刻有人反对:“未查明原因便拿人,恐伤忠良之心。若只是意外走水,岂不让将士寒心?”

争论渐起,矛头直指太子决断。

沈知微依旧未语。她手中握着一支玉如意,原是前朝旧物,质地温润。此刻她将如意轻轻转向东方——那是她与太傅约定的暗号,意为“慎刑”。

太傅会意,低声道:“火因未明,不宜兴大狱。昔年太宗遇此类事,皆先遣使察情,再定赏罚。”

裴昭衍点头,随即起身环视群臣。

“着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即日赴北疆,会同边帅彻查起火缘由。若确系蓄意纵火,无论官职高低,一律严办;若仅为意外,则抚恤将士,重建仓廪。期间边军粮饷由户部调拨,不得延误。”

此令一出,殿中气氛骤松。

几位年轻官员交换眼神,面露赞许。那名主张抓人的武将虽皱眉,却也未再争辩。治国有法度,执法需分明。太子这一决,宽严得当,无可挑剔。

第三项议程来自礼部。

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臣颤巍巍出列:“启禀殿下,女子科举虽已举行,但三名甲等女子皆为庶民出身,依祖制,女子不得入仕。若录入吏部备案,恐开乱纲之先例,还望三思。”

他言语含刺,眼角余光扫向暖阁。

沈知微眸光一冷。

但她仍不出声。

这是太子必须独自跨过的坎。

太傅轻咳两声,上前一步:“《周礼》有言:唯才是举,不分男女。今皇后设女子科举,三人皆凭真才实学脱颖而出。若弃之不用,岂非失信于天下?且新政之要,在破陈规、开新路。若一味拘泥祖训,何谈振兴?”

老臣脸色涨红,还想反驳。

裴昭衍已站起。

他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坚定:“尔等若只知背诵祖训,不知顺应时势,何以称辅弼之臣?新政推行,不能因一句‘祖制无先例’便止步不前。即日起,三名女科进士入职翰林院修书局,三年考绩优异者,可升任六品以下职官。”

殿中一片死寂。

片刻后,几名寒门出身的年轻官员带头拱手:“殿下英明!”

这声音像一块石子投入湖心,激起层层涟漪。更多人陆续附和,声音由弱变强,终成一片称颂。

沈知微终于笑了。

不是那种温婉的笑,而是真正从心底浮上的笑意。她看着丹墀上的少年,那个曾躲在她身后不敢抬头的孩子,如今已能独当一面,掷地有声。

朝会结束,群臣陆续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