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乱世铁骑:从流民到千古一帝 > 第96章 僵持博弈、内政风波与暗夜杀机

第96章 僵持博弈、内政风波与暗夜杀机(1 / 2)

落鹰涧一役的惨败,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了赤眉军主战派,尤其是前线统帅石虎的头上。然而,败绩的耻辱与元老院特使抵达后的申饬和掣肘,非但未能让这头暴戾的猛虎收敛爪牙,反而激起了他更深的怨愤与逆反之心。黑石堡大营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闷雷。

特使名为犒军,实则监军,手持元老院令牌,严令石虎“谨守营垒,不得浪战,以待后命”。这无疑是将石虎这柄锋利的尖刀,硬生生按回了刀鞘。营中粮草补给虽未断绝,但明显能感到河间府方向的拖延与冷淡。而被宸军释放回来的伤兵们带回来的流言,更是在军中悄悄蔓延——“元老院的老爷们怕了宸国”、“石将军成了弃子”、“咱们这仗打得憋屈”……军心,在悄无声息中浮动。

石虎每日在营中焦躁地踱步,看着对面宸军防线日益坚固的工事和隐约传来的操练声,怒火中烧。他几次想要点兵出营,哪怕是小规模的偷袭,也要挽回颜面,却都被特使以强硬态度阻止。双方的关系,已降至冰点。

“该死的酸儒!胆小鼠辈!”石虎在自己的大帐内,一拳砸在案几上,杯盏震落,“若非他们拖后腿,我早已踏平鹰嘴崖,兵临清远城下!”

其麾下几名心腹将领亦是愤愤不平:“将军,元老院如此行事,寒了将士们的心啊!如今营中流言四起,士气低落,长久下去,恐生变乱!”

“不如……”一员裨将压低声音,“我们绕过特使,夜间派死士袭扰宸军哨卡,制造摩擦,逼特使不得不战?”

石虎眼中凶光闪烁,显然心动,但最终还是强行压下:“不可!特使手持令箭,若公然违抗,便是叛逆大罪。元老院正愁找不到借口收拾我们。”他深吸一口气,咬牙切齿,“等!老子倒要看看,元老院能忍到几时!镇北军在东面步步紧逼,他们迟早要求着我们打仗!”

于是,赤眉军前线陷入了诡异的静坐战。大军龟缩营内,每日只是例行巡逻、操练,偶尔有小股部队在边境线附近与宸军斥候发生短暂接触,也是浅尝辄止,迅速脱离。这种僵持,对补给线更长、内部有分歧的赤眉军而言,无疑是一种慢性消耗。

与此相反,宸国这边,却充分利用了这宝贵的喘息之机。

前线,大将军李大牛严格执行赵轩的方略,毫不懈怠。他利用缴获的军械和自身工坊的产出,进一步加固了从鹰嘴崖到一线天的整条防线,深挖壕沟,增筑箭塔,布设铁蒺藜。同时,轮番抽调各军至前线进行实战化轮训,让新兵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感受战场氛围,磨练技艺。斥候活动则更加频繁,牢牢掌握着战场主动权。宸军士气高昂,严阵以待。

后方,宸公赵轩的目光,则投向了更深层次的内政改革。张诚主导的《宸国田赋律》推行已见成效,但赵轩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在听取了周福关于财政收支的详细报告后,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成型。

这一日朝会,赵轩提出了酝酿已久的新政——“摊丁入亩,火耗归公”。

“现今赋税,丁税、田赋分开征收,弊端甚多。”赵轩对众臣阐述,“富者田连阡陌,丁税不过九牛一毛;贫者无立锥之地,丁税却如泰山压顶。此非公平之道,亦不利人口滋生。朕意,将丁税摊入田亩之中,有田者纳粮,无田者免役,按田亩多寡、肥瘠统一征收赋税。此外,各地征收赋税,以粮米、布帛折银上缴,其间必有损耗,谓之‘火耗’。以往此耗皆由州县自行收取,中饱私囊者众。今将此耗定额,归入国库,州县官吏另发‘养廉银’以为补偿。”

此议一出,朝堂之上顿时掀起波澜。张诚、周福等务实之臣,略一思索,便觉此法若能推行,可极大减轻贫民负担,刺激人口增长,增加国库收入,且能遏制官吏贪墨,实为富国强兵之良策,纷纷表示赞同。

然而,此策却触动了另一部分人的根本利益——那便是拥有大量田产的士绅豪强,以及部分可能依靠“火耗”牟利的旧吏。朝堂之上,几名出身士族或与地方豪强关系密切的官员,顿时面露难色,虽不敢明着反对,却纷纷以“祖制不可轻改”、“恐引地方动荡”、“需从长计议”等理由婉转劝阻。

“此事,朕意已决。”赵轩态度坚决,不容置疑,“丞相府会同治粟内史府,即刻制定细则,先在安澜郡试行,待成熟后,推广全国。御史台严加监察,有阳奉阴违、阻挠新政者,无论身份,严惩不贷!”

赵轩深知,任何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必然伴随阵痛。但他更清楚,若不革除积弊,宸国的根基便无法真正牢固。乱世用重典,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