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九盏涤魂录 > 第8章 儒骨碑魂

第8章 儒骨碑魂(1 / 2)

鸣鹤峰南麓,涤尘轩旧址旁的空地上,晨雾还未散尽,便已传来叮叮当当的凿石声。二十名儒门弟子身着藏青儒衫,腰佩玉珏,正围着一方丈许高的汉白玉碑忙碌。石碑质地温润,石纹如流云,是文正先生亲自从华山深处寻来的“云心石”,据说此种石料历千年而不腐,受日月精华滋养后,可隐隐映出碑文意境。

“李师弟,碑基再夯实三分!此碑承载的不仅是茶心姑娘的功绩,更是我儒门‘为天地立心’的风骨,半点马虎不得!”为首的中年儒生声如洪钟,正是文正先生座下大弟子秦砚。他手持墨斗,正校准石碑的垂直度,额角渗出细汗却浑然不觉。

不远处的青石亭中,文正先生端坐品茶。老人鹤发童颜,身着洗得发白的素色儒衫,手中握着一支狼毫笔,笔杆上刻着“养浩然气”四字。他目光扫过忙碌的弟子,又望向涤尘轩那片仅存断壁残垣的旧址,杯中茶汤泛起细微涟漪。三日前景德殿那场惊天逆转,茶烟白龙撕裂阴霾的画面,至今仍在他脑海中清晰如昨。

“先生,您看这碑额刻‘涤尘功德碑’五字如何?用颜体笔意,厚重沉稳,正合茶心姑娘涤荡三界的气魄。”秦砚快步走来,手中捧着一张拓印的字稿。

文正先生接过字稿,指尖轻抚纸面,沉吟片刻道:“颜体筋骨虽足,但少了几分茶心姑娘的清韵。她以一盏茶涤尽污浊,当有‘铁画银钩藏雅韵,铜琶铁板唱风流’之意。改用柳体为骨,掺几分王羲之的飘洒,你再写一版来看。”

秦砚领命而去,刚转身便瞥见山道拐角处闪过三道黑影。那三人身着灰袍,帽檐压得极低,驻足片刻便隐入树林。他眉头微蹙,刚要出声询问,却被文正先生抬手制止。

“不必惊动他们。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清虚子经营数百年,党羽遍布三界,今日这般场面,他们岂能不来?”文正先生浅啜一口茶,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儒门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但真要有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咱们也得让他们知道,‘孔夫子挂腰刀——能文能武’!”

日上三竿时,石碑终于立稳。汉白玉碑在阳光下泛着莹润光泽,碑基由四块青石雕成的赑屃承托,造型古朴庄重。周围已聚集了不少闻讯而来的修士和凡人,有曾受茶心恩惠的茶商,有亲历三教茶会的道士,还有些只是听闻英雄事迹赶来围观的百姓。

“听说这碑是为那个女茶师立的?就是把仙界都搅翻的那位?”人群中有人低声询问。

“何止是搅翻!要不是茶心姑娘,清虚子那老贼还披着仙师的皮祸乱三界呢!我家小儿去年被他门下弟子夺了灵根,就是茶心姑娘的人帮忙寻回的!”旁边一位老者激动地说道,手中还捧着一包自家产的新茶,说是要献给石碑当祭品。

议论声中,文正先生缓步走到碑前。他将狼毫饱蘸浓墨,墨汁是用松烟混合晨露调制而成,清香四溢。老人深吸一口气,身形骤然变得挺拔如松,原本平和的目光陡然锐利起来,宛如一柄出鞘的古剑。

“起笔!”秦砚高声喝唱。

文正先生手腕轻扬,狼毫落在石碑上,力道千钧却又收放自如。“涤尘功德碑”五个大字一气呵成,柳体的刚劲与王体的飘逸完美融合,每个字都仿佛带着茶香,隐隐有流光转动。围观者中懂书法的修士不禁惊呼:“好字!这是‘笔透石三分’的境界啊!文正先生的浩然正气,竟已能融入笔墨之中!”

就在文正先生准备书写碑文正文时,三道黑影突然从树林中窜出,直扑石碑而来。为首一人手持一柄鬼头刀,刀身萦绕着黑气,口中嘶吼:“妖女祸乱三界,岂能立碑受享!此碑当毁!”

“来得好!”秦砚大喝一声,手中墨斗线骤然弹出,墨线如利剑般射向为首之人。他身后的儒门弟子也纷纷出手,有的抛出书卷化作盾牌,有的吟哦经文催动浩然正气,现场顿时乱作一团。

那三名黑衣人显然是清虚子的核心党羽,修为不弱,鬼头刀劈开墨线后,竟直冲到石碑前。眼看刀身就要砍在石碑上,文正先生却依旧稳如泰山,只是淡淡开口:“‘多行不义必自毙’,尔等助纣为虐,还敢在此放肆?”

话音未落,文正先生手中的狼毫突然掷出,笔杆带着破空之声射向鬼头刀。看似普通的狼毫,在浩然正气的加持下,竟如神兵利器般精准地撞在刀背上。“当”的一声脆响,黑衣人只觉得手臂发麻,鬼头刀险些脱手。紧接着,文正先生左手按在石碑上,沉声道:“《正气歌》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随着经文出口,汉白玉碑突然爆发出耀眼的白光,白光中蕴含着纯粹的浩然正气,如潮水般向三名黑衣人涌去。黑气在白光面前如同冰雪遇火,瞬间消融。三名黑衣人惨叫一声,身上的灰袍被正气撕裂,露出里面刻满诡异符文的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