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
那份契书,不仅仅是一纸商业协议,更像是一道护身符,一道他钱东家向那个病弱却可怕女子低头的证明。他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强迫自己接受这个现实,并且还要想办法安抚好工坊里的老人,确保这“合作”能顺利进行下去。
“唉…”他长长地叹了口气,仿佛一瞬间老了好几岁。精明算计了大半辈子,没想到最终却在赵家集那个小地方,在一个女人手里,栽了这么大一个跟头。
与此同时,丰女村这边却是另一番景象。
协议达成的消息正式公布后,女户学堂内一片欢腾。尤其是那些被选中首批前往县城的女工,更是激动得脸颊绯红,相互整理着衣衫,仿佛不是去做工,而是去奔赴一场荣耀的远征。
王嫂子看着她们,心中感慨万千。她知道,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县城工坊里的歧视和排挤可想而知。但她更相信这些姐妹们的韧性和能力。
“都记住了!”王嫂子提高声音,对即将出发的女工们叮嘱道,“到了县城,咱们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活计要干得漂亮,让人挑不出毛病!规矩要守,但该咱们得的,一分也不能少!互相照应着,有什么难处,随时捎信回来!”
“放心吧,嫂子!”女工们齐声应道,眼神坚定。
张寡妇和周婆婆也上前,细细嘱咐了一些染织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和与人相处的道理。
赵小满虽未亲至送行,但她的意志却清晰地传递给了每一个人。这不是乞讨,不是依附,而是凭借真本事,去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当丰女村的第一批女工,在王嫂子的带领下,背着简单的行囊,步履坚定地走出赵家集,走向通往县城的官道时,无数道目光注视着她们。有担忧,有期盼,也有不解。
乡绅无奈,契约定音。
钱东家的被迫接受,标志着以赵小满为首的女户联盟,不仅在经济上站稳了脚跟,更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影响和改变着外界的规则与观念。这看似不平等的合作条款,实则是弱势群体凭借独特优势和坚定意志,争取到的宝贵发展空间。
一条更宽阔的,通往经济独立与人格尊严的道路,正在这群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女子脚下,倔强地向前延伸。而那份带着屈辱与无奈签下的契约,便是这条路上,第一块沉甸甸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