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自治的呼声(2 / 2)

但他也看得更远。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他缓缓开口,“自治是殖民地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如何要’,‘要多少’,这是个技术活,更是个政治活。”

他站起身,指着穹顶外那片昏黄的世界:“地球方面对我们抱有极高的期望,同时也怀有极深的担忧。他们害怕失去对这片新领土的控制,害怕我们变成脱缰野马,害怕宝贵的资源被‘错误’地浪费。直接要求‘自治’,这个词太敏感,太容易引发猜忌和反弹。”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陈健急切地问。

“我们需要的是‘事实自治’,而非‘名义自治’。”李振邦眼中闪烁着战略家的光芒,“首先,我们要做得更漂亮。用无可辩驳的成绩单说话。西区拓展加速完成,农业工厂实现更高程度的自给,能源输出稳定增长。证明我们有能力管理好自己。”

“其次,我们要‘规范’地提出要求。不是笼统地要‘自治权’,而是针对具体领域,提出详细的、有理有据的‘权限下放’申请。比如,提交一份《希望星殖民地内部资源优化调配试行方案》,附上详细的流程、监督机制和预期效益报告,请求地球授权我们‘试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李振邦压低了声音,“我们需要盟友。不是在这里,而是在地球。需要有人在高墙之内为我们说话。我会通过私人渠道,联系雷战元帅、林风首席,以及其他能理解我们处境的高层人士,争取他们的支持。让这个诉求,变成地球内部一场关于‘如何更有效管理殖民地’的讨论,而不是一场‘是否允许殖民地自治’的对峙。”

他的话语为沸腾的情绪注入了一剂冷静的现实主义。众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腔热血的事,更是一场需要精心运作的政治博弈。

“我同意舰长的策略。”一位负责通讯和外交事务的代表点头,“我们可以开始起草一系列具体领域的‘试点方案’,用数据和成果武装自己。”

“我也会联络我在科学院的老同学,”另一位学者模样的代表说,“争取学术界的声援,强调科研活动自主性的重要性。”

共识逐渐达成。一场有策略、有步骤的“自治呼声”运动,在希望星这片小小的绿洲里悄然酝酿。

数日后,一份份格式严谨、数据详实、措辞恭敬但目标明确的“权限下放试点申请”,伴随着希望星近期辉煌建设成就的报告(尤其是蓝晶钻探技术的突破性应用),通过中微子通讯,飞向了数光年外的地球同盟最高议会。

报告的最后,用一种极其委婉的方式提及:“……为确保殖民地应对本地突发情况的反应速度,及最大化利用本地发现之资源(如希望蓝晶),恳请议会考虑赋予前线指挥部在限定范围内的优先决策权,以期更好践行‘火种计划’之深远目标……”

信息发出后,希望星的指挥中心陷入了一种期待的寂静。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申请,更是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其激起的涟漪,将很可能改变地球与殖民地之间未来的权力格局。

他们等待着一场来自故乡的风暴,一场决定他们未来能有多大自主空间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