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333章 不然换条路试试?

第333章 不然换条路试试?(1 / 2)

许昌城下,蜀军大营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昔日高昂的士气,随着攻城受挫和被迫撤退,如同被戳破的皮球,泄去了大半。营帐间,伤兵的呻吟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硝烟和草药混合的刺鼻气味。

中军大帐内,诸葛亮独自一人,面对巨大的中原舆图,久久沉默。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那串自制的木珠静静躺在一边,仿佛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第一次北伐时,名将马超在函谷关前,被魏军突然投入的、当时还显稚嫩的雷火营突袭,重伤不治的画面。那本应是一个警钟,提醒他司马懿从未停止追赶的脚步。可接连的胜利让他的得意情绪悄然滋长,忽视了潜在的危机。

他回想起梦境中那位真正诸葛亮的告诫——“不必成为第二个诸葛亮”、“按照你的想法去做”。此刻,他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模仿,终究有其极限。真正的统帅,必须能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做出最符合实际的决策。之前的他,过于依赖“历史经验”和“技术优势”,却忽略了对手的能动性和潜力。

小看天下英雄了啊……”他喃喃自语,声音带着一丝苦涩。这一次许昌之败,与其说是败于司马懿的“三日之约”,不如说是败于他自己的轻敌和急于求成。司马懿的劫营,看破虚实是假,逼迫他提前发动总攻、打乱他原定更周密的节奏,恐怕才是真!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将懊恼和挫败感压下。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必须立刻调整战略!

“传众将议事!”他沉声下令。

片刻之后,关平、陆逊、邓艾、姜维、朱然等核心将领齐聚帐中。众人脸上皆有不甘与凝重,显然许昌之败对士气打击不小。

诸葛亮目光扫过众人,没有回避失败,而是坦然道:“许昌之役,我军受挫,乃亮谋划不周,低估了司马懿与许昌坚城之力,此亮之过也。”

“然,胜败乃兵家常事。”他话锋一转,声音重新变得坚定有力,“一城一池之得失,无关大局。我军主力未损,元气犹在!司马懿虽暂时守住许昌,然其底牌已露,内部因强征雷火营之资,矛盾必生!此正是我军变招之时!”

他走到沙盘前,拿起代表蜀军主力的赤色大旗,猛地从许昌城下移开,重重地插在了黄河沿岸!

“诸位请看!”他手指沙盘,语速加快,带着一种新的、更加沉稳和锐利的洞察力,“司马懿料我必不甘心,定会重整旗鼓,再攻许昌。其精锐及雷火营主力,必被牢牢吸引于许昌-洛阳一线。我军若再强攻此钢铁壁垒,正中其下怀!”

“故,亮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面:”他指向许昌,“由关平在宛城,陆抗在汝阳,继续佯攻许昌!多布旌旗,广造声势,做出我军休整后必再图许昌之姿态!吸引司马懿主力!”

“暗里:”他的手指沿着黄河向上游移动,声音斩钉截铁:“主力转向,北渡黄河,直捣魏国河北心腹!”

帐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大胆的战略转向所吸引。

“北伐之中路,将由亮亲统!”诸葛亮目光炯炯,“以邓艾为先锋,姜维副之,率精兵八万,自河内郡北上,择机强渡黄河!”

(河内郡位于洛阳以北,黄河以北的一部分亦属其辖境,但核心区域在南岸。从此处渡河,可避开洛阳重兵集团,直接威胁魏国河北腹地。历史上,河内是重要的黄河渡口区域,如平皋津、孟津等。)

“渡河之后,兵分两路!”他的手指在沙盘上划出两条箭头。

“一路,由邓艾率领,沿淇水北上,经朝歌、汤阴,做出进攻邺城之态势!邺城若震动,则河北必乱,司马懿不得不救!”

“另一路,由姜维率领,向西攻略汲郡、获嘉,切断并州与河南之间的联系,并伺机夺取太行径之关口,为后续入并州打开通道!”

(并州表里山河,地势险要,是洛阳北部屏障。若能夺取并州,则可从北面俯瞰洛阳,与关中、河北形成夹击之势。太行八径是沟通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的咽喉要道。)

他看向邓艾和姜维:“士载,伯约,你二人皆擅长途奔袭、险地作战。北线重任,便托付于你二人!渡河之后,务必迅猛如雷,打乱魏国在河北的部署!”

“末将领命!”邓艾、姜维齐声应诺,眼中燃起战意。

“北伐之东路,则由伯言全权负责!”诸葛亮看向陆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