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归队后训练调整(1 / 2)

周三清晨的国家队训练馆,空气里弥漫着汗水的味道。屈正阳刚完成一组100次的正手弧圈多球训练,樊振东递过来一瓶运动饮料,喘着气说:“阳哥,你这训练强度也太猛了吧!跟单曲走红似的,一路‘狂飙’啊!”

屈正阳拧开瓶盖灌了一口,抹了把额角的汗,视线落在训练馆墙上的世锦赛倒计时牌——距离开赛只剩一个月,他必须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训练中。“单曲再火,也比不上赛场上的一分重要,”他语气沉稳,“下个月封闭集训就开始了,现在不抓紧调整状态,到时候可就来不及了。”

秦志戬教练拿着平板电脑走了过来,屏幕上是屈正阳最近的训练数据:“你这几天的训练量有点超标了,虽然状态不错,但要注意劳逸结合,别受伤。我和王指导商量了一下,给你调整了训练计划,增加了技术精细化训练和恢复训练的比例。”

屈正阳接过平板,仔细看着新的训练计划。系统之前也推送过类似的建议——长期高强度训练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影响动作精准度,尤其是他融合国术的那些发力动作,对肌肉协同性要求极高,一旦疲劳,很容易出现偏差。“秦指导,我没问题,”他点点头,“不过技术精细化训练,能不能结合智行科技的AI动作分析系统?正好试试他们优化后的算法。”

“早就给你安排好了,”秦志戬笑着说,“智行科技的团队今天上午就来,把设备安装在训练馆里,实时捕捉你的动作数据,帮你调整细节。”

上午十点,智行科技的团队带着设备来到训练馆。工作人员快速安装好摄像头和传感器,周凯亲自调试系统:“屈先生,秦指导,这次我们优化了算法,不仅能捕捉全身动作轨迹,还能结合你之前提供的国术动作数据,精准分析发力链条的完整性,误差控制在0.05毫米以内。”

屈正阳拿起球拍,站在摄像头前,做了个“崩拳爆冲”的动作。屏幕上瞬间出现他的三维运动轨迹,蓝色的线条流畅自然,旁边的数据实时更新:“蹬地力量450N,腰部旋转角度45度,手臂发力效率98%,发力链条完整性99%,建议微调手腕击球时机,提前0.1秒,可提升旋转强度5%。”

“这么精准?”樊振东凑过来看热闹,忍不住惊叹,“阳哥,这系统比秦指导还严格啊,连0.1秒都能测出来!”

屈正阳按照系统的建议,调整了手腕的击球时机,再次做了个“崩拳爆冲”。屏幕上的数据立刻更新:“旋转强度提升6%,发力链条完整性100%,动作评分99分!”

秦志戬满意地点点头:“这个系统确实好用,以后训练就能针对性调整了。屈正阳,接下来的技术训练,就按系统给出的建议来,重点优化反手快撕的衔接速度和‘玉女穿梭’步法的步频。”

接下来的训练中,屈正阳按照系统的实时分析,一点点调整动作细节。之前他的反手快撕衔接总是慢0.2秒,在系统的帮助下,他通过调整重心转移的节奏,终于把衔接速度提了上来;“玉女穿梭”步法的步频也通过反复练习,达到了系统建议的最佳值。

中午休息时,陈宇打来电话,语气里带着亲戚间的熟稔:“阳阳,智行科技那边说你的动作数据帮他们优化了算法,现在系统对国术动作的识别准确率提高到了98%,培训校区的教练都快抢疯了,说有了这系统,教学效率至少提升一倍!还有,#屈正阳用AI练球#的话题已经上热搜了,网友都在说你是‘科技赋能体育’的代表呢!”

屈正阳笑了笑:“只要能帮到训练和培训校区就行。对了,MV拍摄的时间定了吗?别和训练冲突了。”

“放心,定在周日下午了,就在训练馆拍,不耽误你训练,”陈宇回答,“还有,智能球拍的销量因为你用AI练球的话题,又涨了15%,系统预测这个月销量能破10万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