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与奥运阵容的合练(1 / 2)

2016年5月12日,海南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基地的训练馆内,清晨的阳光透过高窗洒在墨绿色的球台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集训营进入第二周,训练强度陡然升级——今天的核心任务,是男女队合练与奥运主力阵容的模拟对抗,目标只有一个:让队员们提前适应奥运赛场的多元战术节奏。

屈正阳刚跑完五公里晨练,额角的汗水顺着下颌线滑落,滴在红色训练服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他擦了擦汗,接过樊振东递来的运动饮料,仰头灌了大半瓶,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瞬间驱散了晨练的疲惫。

“阳哥,今天男女队合练,据说丁宁姐和刘诗雯姐会来咱们组,模拟混双的衔接节奏!”樊振东晃了晃手里的训练计划表,眼睛里满是兴奋,“还有啊,上午的模拟对抗是完整奥运赛程复刻,你得先打单打模拟,再跟龙队练双打,强度拉满!”

屈正阳点点头,目光落在训练馆中央的智能发球机上——那里已经加载好了今天的首个模拟对手数据:德国队的波尔。他抬手活动手腕,系统界面悄然弹出“对手数据扫描”:“波尔:近期正手弧圈命中率提升至83%,反手快撕变线频率增加15%,弱点仍为连续进攻后0.3秒节奏滞后”。没有冗余的技能罗列,只有精准的核心数据,这正是满级系统如今的作用——为他提供最直接的战术参考。

“正阳,振东,过来集合!”刘国梁教练的声音在训练馆里响起,手里拿着战术板,身后跟着丁宁和刘诗雯两位女队主力。“今天男女合练,重点练近台衔接和多拍相持,你们俩跟丁宁、刘诗雯一组,先练20分钟混双轮转,再投入模拟对抗。”

四人迅速站到球台前,屈正阳和丁宁搭档,樊振东则与刘诗雯一组。随着发球机启动,白色乒乓球带着不同旋转飞向球台,合练正式开始。丁宁的台内控短细腻,每一次回球都贴着球网落下,恰好给屈正阳创造进攻机会;屈正阳则收敛了“崩拳爆冲”的狠劲,改用“炮拳”轻冲打落点,两人的衔接流畅得仿佛演练过千百遍。

“好球!”刘国梁在场边大喊,“正阳,刚才那个反手快带衔接丁宁的正手进攻,节奏正好!奥运赛场上要是遇到混双突发情况,就得这么打!”

屈正阳点头应下,余光瞥见樊振东正龇牙咧嘴地揉着膝盖——自从上次膝盖受伤后,他虽能参与训练,却不敢过度发力。屈正阳心里一动,回球时故意放慢节奏,把落点控制在樊振东的正手位,减少他的移动负担。樊振东察觉到他的用意,抬头投来一个感激的眼神,反手快撕的力道也随之稳了几分。

20分钟的合练结束,屈正阳来不及休息,就被秦志戬教练叫到了1号球台——这里早已布置好单打模拟对抗的设备,对手数据切换成了水谷隼。“正阳,这组模拟按奥运首轮强度来,重点练接发球抢攻和关键分心态,别掉以轻心!”秦志戬的语气严肃,手里的平板电脑实时记录着数据。

比赛开始,智能发球机模拟水谷隼的反手快撕,球速直奔186k/h,带着强烈侧旋飞向屈正阳的反手位。屈正阳脚步微动,“玉女穿梭”步法瞬间启动,身体如鬼魅般横移,手腕轻转将球回至水谷隼的正手小三角——这是系统扫描出的最新弱点,水谷隼近期在此区域的回球失误率高达38%。

果然,发球机模拟的“水谷隼”仓促扑台,回球下网!“1-0!”樊振东在一旁充当临时裁判,高声报分。

接下来的比赛,屈正阳彻底掌控节奏。他的发球变化多端,时而用“钻拳”发力增加侧旋,时而摆短限制进攻;进攻时则精准打击水谷隼的弱点区域,“玉女穿梭”步法更是让他在球台前如履平地。很快,他就以11-4、11-5连下两局,第三局更是以10-0拿到局点!

“阳哥,让一分!”樊振东在旁边起哄,引得训练馆里的队员们都笑了起来。屈正阳也笑了,故意放慢发球节奏,给了“水谷隼”一个得分机会,最终以11-1拿下这一局,3-0横扫模拟对手!

“不错,状态保持得很好!”秦志戬收起平板电脑,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休息10分钟,接下来跟马龙练双打,模拟奥运男双半决赛对阵日本组合水谷隼/丹羽孝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