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日,广州国际体育中心体育馆内,里约奥运会乒乓球预选赛男单决赛的终场哨声响起的瞬间,全场沸腾。屈正阳扔掉球拍,对着观众席高举双臂——他以3-2的比分险胜马龙,拿下预选赛冠军,正式锁定里约奥运会男单席位!
看台上的樊振东跳起来大喊,秦志戬和王建军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屈正阳走到马龙面前,两人紧紧拥抱。“打得好,正阳,”马龙拍着他的背,语气里满是真诚,“你配得上这个资格。”
“龙队,谢了,”屈正阳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手腕上的护腕已经被汗水浸透,“到了里约,咱们一起拿金牌。”
颁奖仪式上,当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屈正阳的眼眶微微发热。他低头看着胸前的冠军奖牌,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这枚奖牌,不仅是对他实力的认可,更是对“老对手”所有阴谋的最好反击。
回到京城的第二天,屈正阳就接到了国家队的通知:5月5日,前往海南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基地,参加奥运会备战集训营。这意味着,他的奥运备战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
5月5日清晨,屈正阳背着训练包,和樊振东、马龙一起登上了前往海南的飞机。飞机上,樊振东拿着集训营的日程表,兴奋地说:“阳哥,这次集训营有好多针对性训练,还有和女队的合练,据说还要模拟里约的场馆环境!”
屈正阳点点头,看着窗外的云层。系统界面弹出“奥运备战任务”:“进入集训营,完成针对奥运对手的战术训练,提升团队配合熟练度”。虽然系统不再罗列技能,但这份清晰的任务提示,依旧能帮他明确方向。
下午三点,飞机降落在海南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训练基地的大巴早已在机场外等候,车身上印着“剑指里约,为国争光”的标语。坐在大巴上,看着窗外掠过的椰林和碧海,屈正阳的心里充满了期待——这里,将是他通往里约的最后一块跳板。
到达训练基地时,集训营的教练组已经在门口等候。总教练刘国梁走过来,拍了拍屈正阳的肩膀:“正阳,预选赛打得不错,有骨气!这次集训,咱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把奥运金牌拿回来!”
“是,刘指导!”屈正阳高声回应,眼神里满是斗志。
集训营的训练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清晨六点,队员们就要起床晨练,绕着基地的操场跑五公里,然后进行体能训练;上午八点到十二点,是技术训练,针对奥运对手进行模拟对抗;下午两点到六点,是战术训练和团队合练;晚上七点到九点,是视频分析会,研究对手的比赛录像。
第一天的技术训练,屈正阳就遇到了“老熟人”——水谷隼的模拟对手。智能发球机加载了水谷隼的最新战术数据,乒乓球带着强烈侧旋和变线,直奔他的弱点。屈正阳却丝毫不慌,他启动“玉女穿梭”步法,身体轻盈移动,每一次回球都精准压制对手的反手。
“正阳,注意他的正手突击!”刘国梁站在场边大喊。
屈正阳点点头,果然,发球机很快调整了战术,增加了正手进攻的频率。他早有预判,用“炮拳”轻冲的巧劲将球回到底线,避开正面硬扛。训练结束后,刘国梁笑着说:“不错,对水谷隼的战术已经吃得很透了。接下来,重点练波尔和张继科的模拟对抗,他们一个是德国队的核心,一个是你奥运可能遇到的队友兼对手。”
屈正阳点点头,拿起毛巾擦了擦汗。他知道,奥运赛场上高手如云,只有把每一个对手都研究透,才能稳稳站在领奖台上。
下午的团队合练,屈正阳和马龙、张继科组成男团,对阵许昕、樊振东和方博。这是国乒男团的最强阵容模拟,每一个球都打得惊心动魄。屈正阳和马龙的双打配合越来越默契,他的步法弥补了马龙的移动盲区,马龙的正手进攻则为他创造了不少机会。
合练结束后,张继科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正阳,你的步法和发力进步很快,到了里约,咱们男团拿金牌的把握又大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