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5日,深圳湾体育中心内人声鼎沸,2016年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中国公开赛的横幅悬挂在赛场顶端,红色的主色调裹挟着主场观众的热情,几乎要将场馆掀翻。训练馆后台,屈正阳正对着镜子调整运动服领口,胸前的“中国红”与臂章上的国旗交相辉映,手腕上的护腕已换成轻薄款,却依旧能看出他刻意控制着力道的动作——距离选拔赛结束不过一个月,手腕的伤势虽有好转,却还没到完全痊愈的地步。
“阳哥,该热身了!秦指导说让你提前适应一下赛场灯光,别待会儿上场不适应。”樊振东拿着两瓶运动饮料跑进来,额角沾着细汗,显然刚从赛场考察回来,“对了,你首轮对手是新加坡的高宁,这家伙反手推挡很稳,之前跟龙队交手时,磨了足足五局才输。”
屈正阳接过饮料,拧开瓶盖喝了一口,系统界面已自动弹出“对手分析”:“高宁,新加坡国家队主力,反手推挡成功率82%,擅长打持久战,弱点为正手位小三角区域防守薄弱,近三个月比赛中,该区域失分率达41%”。满级后的系统无需罗列技能,仅在关键节点给出精准数据,恰如他此刻所需。
“知道了,待会儿热身时重点练正手位进攻。”屈正阳拍了拍樊振东的肩膀,拿起量子球拍走向热身区。球拍握在手中的触感熟悉而踏实,碳纤维框架上的“国术”二字在灯光下泛着微光,这是他击败马龙、拿到奥运门票后,研发中心特意为他定制的新款,重量比之前轻了15克,更适配他目前的手腕状态。
热身区里,马龙正在和许昕对练,乒乓球撞击球台的声音清脆响亮。看到屈正阳过来,马龙停下动作挥手:“正阳,过来搭两拍?刚好试试你新球拍的手感。”
“好啊!”屈正阳笑着走到球台对面,没有刻意发力,只是用“炮拳”轻冲的技巧来回搓球。新球拍的弹性恰到好处,每一次回球都能精准落在预想落点,他能清晰感受到手腕传来的轻微酸胀,却也清楚这是目前最稳妥的发力方式。
“新拍手感不错?”马龙一记反手快撕,球直奔屈正阳正手,“感觉你回球比之前更稳了,看来伤势恢复得还行。”
“托龙队的福,勉强能跟上节奏。”屈正阳侧身,用“玉女穿梭”步法轻移半步,手腕轻抖将球回到底线,“你这反手,还是这么难防。”
两人随意对练了十几分钟,秦志戬拿着战术板走过来:“好了,别练了,正阳,过来看看你的首轮对手数据。高宁虽然排名不算顶尖,但韧性极强,你千万别掉以轻心,尽量速战速决,别跟他打持久战,保存体力应对后面的比赛。”
“明白,秦指导。”屈正阳接过战术板,上面的分析与系统给出的数据基本一致,只是多了几条高宁近期比赛的战术变化——这家伙最近在反手推挡后,增加了突然变线正手的频率,显然是想弥补自身弱点。
上午十点,首轮比赛正式开始。当屈正阳走进赛场时,全场观众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屈正阳加油”“国术乒乓必胜”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他走到球台前,对着观众席鞠躬致意,目光扫过前排——屈晓雅和陈宇坐在那里,手里举着写有“国术薪火”的牌子;屈晓萌则被屈正峰抱在怀里,挥舞着迷你量子球拍,小脸涨得通红。
裁判示意比赛开始,高宁率先发球。球带着轻微下旋直奔屈正阳反手,正如系统预判,这是高宁最常用的发球落点。屈正阳没有急于进攻,只是轻轻搓球回防,试探着对手的节奏。
前两局,屈正阳按照秦志戬的叮嘱,以速战速决为主。他刻意避开持久战,每一次回球都瞄准高宁的正手小三角,“玉女穿梭”步法灵活切换站位,让高宁疲于奔命。很快,他就以11-7、11-8拿下前两局,大比分2-0领先。
第三局开始,高宁突然改变战术,不再被动防守,反而主动发起进攻,反手推挡后频繁变线正手,试图打乱屈正阳的节奏。比分一度胶着到9-9,局点。高宁发球,球速突然加快,带着强烈侧旋直奔屈正阳反手死角。
观众席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屈正阳深吸一口气,系统数据飞速跳动:“球速178k/h,侧旋强度7.2级,落点偏差0.2”。他没有犹豫,启动“玉女穿梭”步法,身体如鬼魅般横移,手腕凝聚寸劲,一记“崩拳”轻冲将球回到底线——高宁扑救不及,球擦着球台白线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