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几个村轮着来。
到“志”字辈叩拜,喇叭里多了几个字:
“百泉十七世孙叩拜先祖”
“加三叩”
“礼毕”。
轮到杨志才时,他才来得及观察:
供桌上放着整鸡、鱼、猪肉;苹果、香蕉、柑橘(三牲三果)。
清茶、白酒各三杯,旁边高香一对,大红烛一对。
按规矩,孙辈“加三叩”,恭恭敬敬行完礼,才退出。
志字辈人数最多,四个村来来往往,差不多10分钟才完。
到杨恒夏他们,喇叭里的话又变为:
‘“百泉十八世孙叩拜祖先”
“加六叩”
“礼毕”。
老规矩,祭祖辈分最高者
孙儿辈“加三叩”,
重孙辈“加六叩”。
一直在观察着的杨志平,看着不管是耄耋老者,还是几岁稚童。
面对先祖灵位,都是肃穆的、恭敬的、整齐的行完大礼,有序退场。
让他对家族的概念,更有了深刻的认识。
祖训和家训,往往指导着,后世儿孙的行事准则,这里又全都蕴含着,非常正能量的价值观。
践行之,为人处事基本少走弯路。
离家远行,多年后“落叶归根”才更具意义。
结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杨志才觉得:
有凝聚力、团结和谐、有财力的宗族,最是乡愁!
祭祖完毕,总共只有80多张桌子,而人员有900多人。
族老们稍微商量,马上就显示出老人们的智慧。
只见大叔公拿起喇叭说,“各位族人,由于条件所限,目前只开80桌吃饭。”
“人员安排是这样的:所有当家的男丁全部到杨励广家院子开会,选出宗亲会成员”
“这80桌,百泉族人最多,每桌坐4人,另外三村坐4人,大家都要相互介绍认识,女客桌也是这样”!
他说完,邻村族老,马上把相关人员组织起来,不到10分钟,80桌一直蔓延到村里,就坐好了。
不得不说,族老们的超强影响力。
这个场合,只有辈分高低,不看富贵贫穷!
大叔公接着说“今天天气好,大家一定吃慢点,吃完了也不能下桌!”
“待会儿我们为字辈,和新选出的宗亲会成员,要每桌敬酒,并介绍给大家,听明白没有?”
大家齐声说,“听明白了。”
厨师搭的灶台,就在麦田附近,杨志福家院子,40-50人的服务队伍,很快就把餐桌支棱起来了。
族老们这才一起,到杨志才家院子里。
200多家家主,或坐或站,把杨志才家院子挤得水泄不通。
但所有人都没有一丝不快,安静的等待大叔公讲话。
大叔公拿着喇叭,对大家说,
“各位族人,我叫杨为知,估计大家都认识。”
“今天我很激动,50年了,我杨氏一族终于又聚在一起,共拜祖先!”
“我也希望,以后每年清明,我们都能搞一个清明会。所有族人,能有个聊天谈话的地方。”
大叔公接着说,
“这里我要点名表扬,杨励广一家。”
“是我这个侄子,提起组织,今年的清明会的。并前后奔走一个月,才有了大家今天的相聚!”
“可能大家都知道,重修族谱的钱也是他家捐赠的,5000块。”
“尤其是他儿子志才。昨天回来,听说有些族人,连10块钱都交不上。”
“当场捐款1000元,用于垫付不足款项!”
“我希望族中的后辈,都要心向家族。”
“有特别贡献的,我们宗亲会提议:族谱单开一页!”
随着大叔公,最后一句话说出来,场面“轰”的一声就炸开了。
“单开一页”意味着什么?
在古代,只有读书中举,迁支开宗,或者家族危难时,做出特大贡献,又或者得到圣旨褒奖的族人,才能得到这个殊荣。
杨志才太爷爷保卫族人多年;大叔公爷爷发迹后,捐款修缮家族祠堂,新办私塾。
也没有机会族谱单开,这要做出多大的事,才有机会啊!
大叔公也没解释。
“接下来选举宗亲会成员,族老们商议:百泉3人,其它2人,加上会计出纳,一共11人。”
“宗亲会成员,没有工资,大家推选和主动报名都可以。”
族人的眼光是很准的,那个人适合,那个人不适合,心里都有数的。
大叔公说完不久。
人员都推举出来,百泉这边杨励广,他哥杨志平,还有热心肠的七叔杨励白。
白河那边,刚部队转业,在县工商局工作的杨励光,及另一位族叔。
高林则是,解放镇医院的,中医杨励如,以及卖了多年豆腐的杨励兵。
洪堰推出的两位“励”字辈族叔,口碑应该也不错,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推举他们。
14位族老,自动进入宗亲会,新进成员的,年轻很多,算是办事的人。
父亲杨励广不负众望,被推举为会长,他没有推辞。
而是大声的说,
“51年前,我爷临走的时候,拉着我的手,告诉我要照顾好族人,要守住家族梨园和祠堂。“
“大家选我,后面我一定把家族的事办好!”
看着父亲略显激动的神态,杨志才眼泪,止不住的流了出来。
这一幕何其相似。
前世,也是在父亲,去世前一个多月。
他同样说了太爷说过的话,埋怨自己没有搞好家族梨园,没能重建家族祠堂,神情黯然。
杨志才知道,当时父亲的心里,肯定是特难受的,就差点说,愧对祖宗了。
想到这,杨志才悄悄抹去泪水,重生回来的他无声的对自己说:
父亲,不要遗憾,你心中的执念,就由儿子来完成吧!
人员选出来后,大叔公他们一行20多人,果然一桌一桌敬酒介绍,气氛热烈。
走过一半后,吃过饭的族人,一块动手收拾,很快又重新布置饭菜。
剩下的40多桌,才有序地开饭。
杨志才在这轮,坐上了桌子,饭菜虽然一般,心却是暖的。
这次聚会,完全具有“齐心共克千重浪,携手能耕万载田”的家族荣光。
看着融洽的一族亲人,心想:
当明年再次相聚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从我口中,听到重建家族祠堂的消息吧!
努力吧,年轻人!加油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