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不止他们家,全村杨氏一族在外的家人,今天都在往回赶。
隔壁村镇的族人,有亲戚在这边的,也都陆续来村里这边。
差不多50年,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祭祖活动,身为杨氏后人,心里多少是有点激动的。
杨志才家院子里。
来访的族人络绎不绝。
有来问明天流程的,有来报名做事的,也有的关心修族谱,外嫁女的地位问题。
族老们表示按新时代规矩办。
还有的过来,询问三代以上的谱系关系,答复是,明天等诸事礼毕再答复。
等族老们吃过晚饭,带着他父亲等后辈去其他家,看望已经到来的外地族人后。
院子才清静下来,开着路灯,一家人除父亲外,几乎都在一起。
杨志才把上午的事,给大家说了下。又将绵阳的租房,三哥学车的事,详细讲了下,所有人都表示同意。
等杨志才告诉他们,自己合作的资金已经超过200万了(林姐的暂时不算)。
他哥嫂、姐夫都不淡定了,纷纷建议他要小心应对,不能出乱子。
杨志才也只好,故作严肃的点头,表示他知道,会注意的。
他父亲很忙,这个小型的家族会议,没持续多久就结束了。
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明天的祭祖仪式上。
他姐夫和哥,都说待会儿,要帮厨师做点事,所以晚睡。
杨志才这一天,几乎没有休息,就带着杨恒夏洗漱后,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
幸好有先见之明,早睡了。
第二天7点不到,就被父亲杨励广叫起来帮忙。
杨志才发现,实际上没忙可帮。
主要是这样的场面,比父亲50年前,参加的清明会,规模大太多。
父亲这是心里没底,找他起来,聊天解除心里焦虑罢了。
简单吃过早饭,三哥杨志剑帮忙摆放桌椅板凳。
大嫂和杨志才参与族人,增补家谱的记录工作。
大姐和他哥人头比较熟,接待“志”字辈族人。
当然了,“为”“励”字辈,叔公们也安排好了,专门有人接待。
母亲和三嫂,则加入到厨房大军。
父亲和姐夫加上一个叔伯,则在最前面桌子,登记来客和记账。
事先讲好的困难族人,则在名字后面加“代”字,用于统计垫付资金情况。
总之,一家人都各有事可做。
不到九点,族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赶过来了。杨志才刚登记了几家人,大叔公和族老杨为先、他哥杨志平就一块过来了。
原来是写好的清明祭文,让他也参与进来,看看有没有不对的地方。
实话,他真不懂,但看着大叔公期待的眼神,杨志才也只能拿起祭文看了起来.
全文是:
惟公元一九九七年;丁丑暮春,节序清明,长空澄澈,柳绿花明,惠风和畅,天朗气清。
杨氏一族,维真明后裔,计有高林、洪堰、白河等分支,齐聚我族发祥之地--百泉。
谨备清酌庶馐,祭告於祖宗坟前。
曰;百泉杨氏一族,上可追溯东汉杨公讳震大人。
发迹弘农,支衍河东,辗转至江西九江府。
始祖讳真明,受官府令,自九江-孝感-安康-汉中-新绵迁徙而来。
始于顺治二年(1645年)定居百泉,以耕读传家,迄今历352载。
瓜瓞绵长,花开籽落,分居邻村数地,繁衍17世,丁口逾千。
追忆先祖,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为田亩;栉风沐雨,植禾荒岭家业兴。
四知堂号,世代忠良;德泽后昆,遗风绵长。
如今我辈,仍谨记祖宗告诫:吾族子孙,为官必廉,为将必勇,为文必实,为富必仁。
古洼染绿意,河水荡春光,躬身奉告,列祖列宗,大礼落成。
伏惟尚飨
十五世孙为安文为知颂读
一九九七清明节
杨志才一看,写得很好啊!
只是这个先祖来历,怎么用上了弘农杨氏?
大叔公说,“虽然老谱丢了,小时候我是看过的,的确是九江府那边的杨氏嫡支过来,先祖也是知道的。”
只要是实情,祭文而已,也没时间纠结这些了。
按大叔公稍封建的说法,天知、我知就足够了。
接下来的时间,进入忙碌模式。
增补家谱,需要主人的生卒年月,家庭成员的详细资料,工作量很大。
幸好他灵机一动,又在来人里面,抓过来几个高中生族弟妹,铺开了6桌人,来记录,这样才勉强够用。
他哥杨志平把从学校,借回来的手持大喇叭,交给了父亲。
把来的人,逐渐分流到平整的麦田那边。
有60多桌都安排在田里,那里算是主会场。
10.20左右,大叔公过给他新任务,叫他把所有男丁,按辈分理出来,待会儿要按辈分,排队行礼。
杨志才到父亲那里初步打听,来的人已经接近950人了。
还有人正在往这赶,估计今天要坐120桌以上。
粗略数了数,“为”字辈14人,“励”字辈203人,“志”字辈326人,“恒”字辈162人,“生”字辈27人。
光男丁目前已经是732人,这里不算外嫁女及子嗣。
妥妥的千人大家族了!
关于辈分,杨志才只记得末尾两句
“可言淡诚尚无为”,
“励志恒生行自达”。
主要励志恒生这四辈人,需要上新族谱。
把人数搞清楚后,分别在百泉、高林、白河、洪堰等地,安排两位叔伯组织,又用喇叭反复告知。
11点左右祭祖,请大家注意礼数,管好不懂事的小孩云云。
确实是个细致活儿。
大约10.50分,所有族人,在大叔公为首的14位族老带领下,几位叔伯端着早就准备好的祭品。
用背篓背着纸钱、香、蜡,酒水等,按着4个村落族人的辈分次序,鱼贯而行。
人员太多,场地太窄,上香、培土都是由4个村落的,叔伯代表来做。
等大叔公在大喇叭里,抑扬顿挫的念完祭文,由他带领族老14人行三跪九叩礼。
行礼时,喇叭里传出
“十五世孙叩拜先祖”
“礼毕”。
接下来,喇叭通知
“百泉励字辈叩拜先祖”。
百泉“励”字辈在父亲的带领下,每组28人(上面传下来的),分组叩拜。
“百泉十六世孙叩拜先祖”
“礼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