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学说固然启迪了民智,凝聚了部分人心,但它们终究未能像孔丘开创儒道那样,孔丘创立的儒道乃是盛世开创者,所以形成一个能够统摄全局、凝聚整个人族精神与力量的“核心”。
从无到有从来都是最难的,所以儒道是奠定了一切伦理的基础,法家在此之上创新出了秩序框架,墨家自我在领悟了兼爱精神,农家保障了生存根本……它们各自照亮了一方天地,却无法像当年的九州鼎、崆峒印那样,将分散的光芒汇聚成一束足以照亮整个文明前路的巨炬。
更致命的痼疾,在于人族内部的政治格局。周王室权威早已荡然无存,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百家学说在这片分裂的土地上传播,虽然促进了思想的交流,却也往往被各路诸侯根据自身利益进行取舍和利用。法家学说可能在秦国被用于富国强兵、严刑峻法,在齐国则可能被用于整顿吏治、平衡权贵;儒家理念在鲁国被尊崇,在楚地则可能遭遇冷遇甚至排斥。
这种思想上的“百家争鸣”与政治上的“诸侯割据”相互交织,使得人族的气运,非但无法凝聚,反而呈现出一种极度“分散”的状态。那天空中的气运长河,细看之下,并非浑然一体,而是由无数条粗细不一、颜色各异(代表着不同学说与诸侯国气运)的支流勉强汇聚而成,彼此之间甚至隐隐有排斥、对冲的迹象。无法形成合力的人道气运,其增长自然缓慢,且极不稳定,仿佛建立在流沙之上的高塔,一阵稍大的风浪便可能使其摇摇欲坠。
火云洞中,儒圣孔丘与三皇默默感受着这一切。孔丘周身文道光辉与气运长河相连,他能清晰地感知到那长河内部的“杂音”与“阻力”。他试图以自身儒道理念进行调和,呼吁“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但在诸侯争霸、利益至上的现实面前,这声音显得如此微弱。三皇更是忧心忡忡,他们能看到,那维系人道存续的最后根基,正因为这种内耗而不断被削弱。失去了九州鼎的镇压,失去了崆峒印的调和,人族就像一艘失去了罗盘与压舱石的巨轮,在惊涛骇浪中盲目地漂泊,随时有倾覆之危。
而远在西方须弥山之上的魔域,魔祖罗睺那恐怖的魔影正静静地凝视着人族的一举一动。它那暗红色的眼眸中有黑色的火焰跳动,仿佛能够穿透无尽的黑暗,洞察到人族所面临的困境。
起初,当魔祖罗睺得知人族的情况时,它的怒火瞬间便被点燃。然而,经过片刻的震怒之后,它却出人意料地迅速冷静下来。那漆黑的火焰眼眸中,闪过一丝狡黠的算计光芒。
“传令下去,让那些潜伏在人族中的魔族们,暂时停止对百家领袖的刺杀行动。”罗睺魔影的魔念如同一道闪电,迅速传遍整个魔域。
紧接着,它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阴险的笑意:“转而,命令他们暗中挑拨诸侯之间的关系,激化百家学说之间的矛盾。既然这些人族喜欢内斗,那我们就顺水推舟,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在自相残杀中,耗尽那刚刚积聚起来的一点可怜气运!”
罗睺魔影的计划阴险而毒辣,它深知人族内部的纷争和矛盾是其最大的弱点。通过挑起诸侯之间的争斗和百家学说的对立,它希望能够引发一场大规模的内乱,从而彻底摧毁人族的气运和团结。
魔族的策略,变得更加阴险和隐蔽。它们不再轻易现身,而是化身谋士、说客、甚至“神棍”,潜入各国宫廷与学派之中,利用信息差与人性弱点,搬弄是非,挑起争端。一时间,列国之间本就脆弱的平衡被频频打破,盟友反目,君臣相疑;百家之间,因理念不同而引发的论战,也时常在魔族的推波助澜下,演变成激烈的冲突甚至仇杀。
魔祖罗睺计谋得逞,也是非常得意,只是无奈,虽然他实力强大,却无法亲自出手,洪荒诸圣可不是傻子,只要他有所动作立刻便会被盯上,不光是他,只要是修为达到准圣之上的魔族都不敢妄动,毕竟准圣已经是接触到了圣人这个层次了,随便出手便足以造成恐怖的破坏。
罗睺忘不了,当初太清老子那轻飘飘的一抬手,他仿佛看到了一丝当年三千混沌魔神围攻盘古时,盘古身上所散发的威压,那是所有混沌魔神无法摆脱的梦魇,哪怕盘古已经身陨,那道梦魇挥之不去,所以哪怕知道太清老子重伤,罗睺也不敢赌。
————————
人族的上空,原本被阴霾笼罩,如今却因抗争的初步胜利而透出几丝阳光。然而,这看似晴朗的表象下,实则暗潮涌动,危机四伏。
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思想如春花绽放,带来了局部的繁荣与强盛。然而,这也导致了气运的分散,人族内部的内耗不断加剧。尽管人们在思想的碰撞中各抒己见,但却无法找到一个统一的方向,来解决气运分散、内耗不止的根本困局。
人道气运的复苏,依旧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在这艰难的前行途中,人族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外部魔族的威胁,还有内部的重重矛盾。这些矛盾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瘤,不断侵蚀着人族的根基,使得人道气运的复苏变得愈发艰难。
洪荒这盘大棋,在经历了短暂的激烈交锋后,似乎又进入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僵持与博弈阶段。魔劫虽然暂时得到缓解,但它却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继续侵蚀着人族的根基。而人族,能否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突破重重困境,寻找到真正凝聚力量、实现人道复兴的道路,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那纷乱的人族。在这片充满变数的土地上,下一个能够扭转乾坤的变数究竟会在何时何地出现呢?人们屏息以待,期待着那个能够引领人族走出困境、走向复兴的关键人物或事件的降临,终究还是差了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