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凯旋荣辱(1 / 2)

凯旋的盛典,极尽荣耀。

朱雀大街两侧,万民空巷,欢呼声如潮水般涌向那对并辔而行的身影。萧逐渊依旧身着玄甲,外罩蟠龙战袍,虽面色仍带征战风霜与未愈的虚弱,但那双深邃眼眸中的沉静与威仪,足以令所有窥视者心寒。在他身侧,谢清晏一袭天水碧宫装,风姿绝代,容颜平静,唯有偶尔流转的眸光,仿佛蕴藏着星河流转、万物生灭的奥秘,令人不敢直视。

小皇帝萧启明亲御午门,率宗室勋贵、文武百官,行隆重的郊迎之礼。他看着缓缓下马,走向自己的皇叔与皇婶,眼中充满了孺慕、依赖,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帝王本身的复杂光芒。经此一役,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位皇叔对于王朝不可或缺的擎天之力,亦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份几乎要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无上威望。

金銮殿上,封赏如雨。

萧逐渊本身已位极人臣,封无可封,萧启明特赐其“摄政亲王”双俸,加九锡,剑履上殿,赞拜不名,殊荣已极。对谢清晏,则破格册封为“护国圣懿王妃”,位同副后,赐凤印,参决军国大事,此殊荣,大胤开国以来未有。

周勃晋封镇南公,仍领南疆镇守使;程昱加封太子太保,入阁参赞机务;苏玉绾因稳定后方、筹措军饷有功,正式敕封为“安乐县主”,掌管内府部分产业及“绣票”推广事宜,开创女子获封实职之先例;沈知微追封忠毅伯(因其“死讯”已公告天下,暂未更正),其家族厚赏;苏玉婉不受官爵,皇帝亲赐“药王仙谷”匾额,并允其于太医院设教习,推广医术……

封赏之下,有人感激涕零,亦有人心中泛酸。尤其是几位自诩劳苦功高、却未得显着晋升的宗室老臣,以及部分因林文正倒台而势力受损、如今见苏玉绾一介女流竟得实权而暗生不满的保守派官员。嫉妒与野心的种子,在荣耀的土壤下,悄然滋生。

***

涵元殿内,喧嚣散去。

萧逐渊褪去沉重的甲胄,换上常服,靠在软榻上,眉宇间难掩倦色。苏玉婉正为他行针,疏导因强行催谷内力而再次受损的经脉。

“王爷,您此次根基损伤比预想更重,若再不顾惜,恐有跌落境界之危,未来难窥武道巅峰。”苏玉婉语气严肃。

萧逐渊闭目,淡淡道:“江山社稷为重,个人武道为轻。南疆已平,但朝局未稳,暗敌未除,岂能耽于休养。”他心中所虑,远不止于此。那日战场上感应到的太始注视,如同阴影笼罩心头。

谢清晏坐在窗边,掌心之上,一缕混沌气流变幻不定,时而分化清浊,时而模拟五行。她在尝试更精微地操控这股力量,探寻其与天地法则的联系。她能感觉到,混沌之力与苏玉绾的凤凰血脉之间,存在一种奇妙的吸引与互补。凤凰代表极致的生机与秩序,而混沌则是万物的起源与归宿。她尝试隔空感应王府中苏玉绾的气息,那纯净的灼热感,竟能让她体内躁动的混沌之力变得更加温顺、可控。

“或许,阴阳相济,方是正道。”她心中隐隐有所悟。

***

王府东苑,新晋“安乐县主”苏玉绾,并未沉浸在荣耀之中。她深知这封赏背后的压力与期望。她体内的凤凰血脉在初步觉醒后,不仅带来了力量,似乎也提升了她的感知与智慧。处理商务与内府事务时,她总能更快地洞察关键,直觉愈发敏锐。

她向萧逐渊和谢清晏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王爷,王妃,国运之损,非一日可补。除常规减免赋税、鼓励农桑外,或可借助‘绣票’与商路之便,设立‘兴业基金’,由朝廷担保,低息借贷于民间,鼓励工匠改进技艺、商贾开拓新路、农民兴修水利。财富流通,民生改善,亦是滋养国运之本。同时,可扩大与西域、南洋的贸易,以他国之利,补我之损。”

此议高屋建瓴,将经济手段与国运弥补相结合,令萧逐渊与谢清晏都为之侧目。萧逐渊当即允准,命她与程昱细化章程,逐步推行。苏玉绾正式从幕后走向台前,以其独特的血脉天赋与商业智慧,开始更深地介入王朝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