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逐渊亲征的消息与玉门关的惨烈战况,很快通过“听风阁”的渠道在帝都小范围传开,引得人心惶惶。而朝堂经过之前的血腥清洗,表面暂时恢复了平静,但暗地里的权力真空却引来了新的觊觎。
荣懿太后在萧逐渊离京后,明显加强了对朝政的过问。她并未推翻萧逐渊的新政,但在官员任免上,开始更多地启用一些并非萧氏嫡系、也非旧宗党羽的“中立”官员,试图培植属于自己的力量。她对萧逐渊的倚重依旧,但帝王的平衡之术,已在不经意间流露。
启蒙书房内,小皇帝萧启明似乎对玉门关的战事格外关注。他不再满足于沙盘推演,而是缠着谢清晏询问具体的兵力配置、粮草运输、以及如何应对那些“会妖法的坏人”。
“谢师,摄政王叔叔能打赢吗?那些黑风,我们的弓箭射得穿吗?”
谢清晏耐心解答,并引导他思考:“陛下,战争比拼的不仅是勇气和力量,更是后勤、情报、士气,乃至对天时地利的运用。邪术虽厉,亦有克制之法,比如至阳至刚之气,或如陛下所学之算学,可精确计算弩箭射程、投石机落点,以人力之巧,破邪法之诡。”
小皇帝听得眼睛发亮。而一旁的林老先生讲授《春秋》大义时,他却有些心不在焉。一次,林老先生讲到“仁义之师,不战而屈人之兵”时,小皇帝突然插嘴:“林师傅,若敌人不讲仁义,用邪术害人,我们也不还手吗?”
林老先生一时语塞,面色尴尬。谢清晏在一旁静观,心中明了,这颗幼小的心灵,在现实与经典的碰撞中,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更倾向于务实与变通。
数日后,帝都连续刮起了东南风。风起之时,一些敏感之人,包括谢清晏,都隐约感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心悸与烦恶,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
“听风阁”再次立下大功!一个负责监视某处废弃宅院(之前西域胡商据点)的“小东家”发现,每当东南风起,那宅院内便有若有若无的、如同鬼哭般的异响传出,并伴有淡淡的黑烟升起,气味刺鼻。
柳明月立刻将消息报于谢清晏。谢清晏亲临附近,凭借昆吾之力的敏锐感知,她清晰地捕捉到那宅院中散发出的、与玛门邪力类似却又更加阴冷死寂的气息,并且,这股气息正借助风势,向西扩散!
“是那个仪式!他们想用风传播毒害!”谢清晏瞬间明白了“待风起”的含义。更让她心惊的是,她感觉到怀中的胤氏玉佩微微发热,昆吾之力似乎受到了某种来自西南方向(玉门关大致方位)的、带着死寂意味的干扰与牵引!
黑影手中的钥匙碎片,果然能对她产生影响!
她立刻做出部署:一面令柳明月通知京兆尹,以搜查奸细为由,强行突入那处宅院,捣毁仪式;一面通过特殊渠道,向远在玉门关的萧逐渊传递警示——小心风中邪毒!同时,她自身也凝聚神力,尝试隔绝那无形的干扰,并反向感应那钥匙碎片的具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