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改开政策在南方的开展,你有什么感悟?哪些生意适合在我们松省做?让老蔫、大山、少青他们过来听听。”
彭嘎巴将准备好的腹稿僵化地背了一遍,万善吩咐大板牙孟庆刚:“小孟给彭总泡杯茶,说半天了,喝口茶润润嗓子。”
听到彭总二字,大伙儿笑起来,彭嘎巴不好意思笑了下。
万善点烟后把打火机扔桌上,“这些是大伟去南方两个多月的调查走访,有些行业调研得很深入,有些地方存在局限,你们听了后有什么看法?”
冯少青举手,“我先抛砖引玉,讲一下我听了以后的感想。”
“广州开放鱼档口这件事,咱们江城暂时不行,涉及到供应制度,上面没有推进就证明里面有难度。国家对沿海地区有政策扶持,我们关外不同,供应制度还需要走一段路。”
冯少青父亲是基层科级干部,这种家庭出身对报纸新闻有一点敏锐度,能从政策和制度里找到对应信息。
包老蔫也提出看法,“蛇口工业区模式跟老冯刚才说得差不多,是国家主导的开发区,不是普通老百姓能触碰的。”
“大哥,来料加工我们也做不了,周边毛熊、朝北、棒子和脚盆,跟咱们都是边贸交易,有材料也是先供应国企。个人办厂有心无力,卖什么生产什么的前提是咱们有什么?就松省来说都是重工业制造,这些都是政府掌控,不允许个人干。”
万善提出表扬,“大山不错,考虑问题懂得站在更高的角度。”
“刚才大家谈得都是弱势,不适合的,听了是不是感觉有点泄气?”
“是啊大哥,您常说国家发展,经济先行,政策放开,地方帮扶。咱这块没一点动静,茶楼和火锅店都算江城个体户标杆。”
“老张说得没错,万爷,江城春城我都调查过,还在抓投机倒把呢,没有一家成气候的。”
众人七嘴八舌讨论,万善敲敲桌子,再说下去全是负面消息。
“大家只看到消极的一面就开始唱衰改开,这是打退堂鼓。换一个方面想想,地方政府想支持也需要有先行者,而善堂公司就是江城乃至松省,甚至我能自豪地讲,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个体户,等以后成体系规模,就能成立民营企业。。”
万善没有吹牛,1984年11月9日,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了姜维的民营公司光彩事业成立。
1984年也被称为华国企业元年。
79年沿海地区大公司全部由官方主持合作成立,其余大多是小作坊式家庭制造,广州的个体户也是小铺面经营。
善棠旗下有木材运输、茶艺娱乐以及火锅餐饮,在全国个体户体量级中也是独一份,日后会响应政策成立民营企业。
通过布局抢占东三省市场,一直推到淮河长江,再选取沿海地区深度合作投资。
化肥、钢铁、粮食、军工等行业,也是到八十年代开始转型,比如长虹集团、长安汽车、宝钢集团、广州无线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