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未晚想起去年冬天的那场雪,下得很大。她和顾时砚去老巷吃馄饨,老板端上馄饨的时候,还加了个荷包蛋,说“下雪天吃馄饨,暖身子”。顾时砚帮她剥了个茶叶蛋,说“你爱吃的,多吃点”。
最砚走的那天。主题栏是空的,发件人是顾时砚,收件人是她。邮件正文只有一句话:“晚晚,我走了。阳台的常春藤记得好好照顾,等春天来了,它会开花的。我会回来的。”
林未晚的手指在这句话上停了很久,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砸在键盘上,晕开一小片水渍。她想起那天顾时砚走的时候,她没有去送他,只是站在阳台上,看着他的背影越来越远。他走后,她把阳台的常春藤移到了阳光最好的地方,每天都浇水,盼着它能早点开花。
忽然,电脑屏幕右下角又弹出一个消息提示,是周姐发来的:“下周和顾总见面的地点改了,改在老巷的‘晚砚面馆’,顾总说那里环境更熟悉,方便聊方案。”
林未晚看着消息,忽然笑了。她想起顾时砚以前说的“等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老巷吃馄饨”,现在春天来了,常春藤也快开花了,他们终于又要见面了。
她关掉邮箱页面,走到阳台。夜色里的常春藤泛着淡淡的绿,那个小小的花苞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显。她蹲下来,手指轻轻碰了碰花苞,轻声说:“春天来了,你要快点开花啊。顾时砚要回来了,他说过会回来的。”
风穿过藤蔓,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回应她的话。她想起下周见面时,要跟顾时砚说的话——“谢谢你记得‘未晚亭’”“阳台的常春藤快开花了”“我等你很久了”,还有那句藏在心里很久的话:“顾时砚,我好想你。”
回到房间,她打开电脑,重新点开“老城新生”的项目图集。看到“晚砚面馆”的木牌时,她忽然发现,木牌上的“晚”字,比“砚”字多了一点,就像她每次写自己名字时,都会故意把“晚”字的最后一笔写得长一点。她想起顾时砚以前说“你的名字很好听,我要把它写得特别一点”,原来他真的做到了。
手机在桌角震动了一下,是母亲发来的消息:“晚晚,家里的常春藤开了很多花,你那边的怎么样了?”
林未晚回复:“快开了,已经有花苞了。”
母亲很快回复:“那就好,春天的植物要好好养,才能开花。人也一样,要好好照顾自己,才能等到想见的人。”
林未晚看着母亲的消息,眼眶又有些发热。她想起顾时砚走的时候说“等春天来了,常春藤就能爬满阳台”,现在春天来了,常春藤不仅爬满了阳台,还长出了花苞。她知道,顾时砚没有骗她,他说过会回来的,就一定会回来。
她关掉手机,走到阳台。月光落在常春藤上,把叶子照得像翡翠一样。那个小小的花苞在月光下,似乎又大了一点,好像随时都会开花。她想起去年冬天,顾时砚帮她把常春藤搬到阳台东侧,说“这里阳光最好,等春天来了,它肯定会开花的”,现在想来,他说的都是对的。
回到房间,她把顾时砚的灰色风衣从衣柜里拿出来,搭在椅子上。然后拿出那条补好的灰色围巾,围在脖子上,羊绒的柔软贴着皮肤,像顾时砚以前帮她裹围巾时的温度。她走到镜子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底的青色已经淡了很多,嘴角也带着浅浅的笑意。
她打开电脑,点开邮件草稿箱。里面还躺着去年顾时砚走那天她写的半截邮件,她删掉那些字,重新写:“顾时砚,春天来了,我阳台的常春藤快开花了。下周在‘晚砚面馆’见面,我等你。”
写完后,她没有立刻发送,而是保存了草稿。她想,等下周见面的时候,她要亲口把这些话告诉他,还要告诉他,她很想他,很想很想。
她关掉电脑,走到阳台。夜色里的常春藤,在月光下轻轻摇曳,那个小小的花苞,好像真的要开花了。她想起顾时砚说的“等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老巷吃馄饨”,现在春天来了,他们很快就能一起去老巷吃馄饨了。
她靠在阳台的栏杆上,看着天上的星星。一颗一颗的星星,像去年冬天她和顾时砚在老巷看雪时看到的那样。她想起顾时砚说“星星很多,但是最亮的那颗,肯定是在为我们亮着”,现在想来,他说的都是对的。
风穿过藤蔓,带来春天的气息。林未晚轻轻闭上眼睛,嘴角带着笑意。她知道,这个春天,不仅常春藤会开花,她和顾时砚的故事,也会有新的开始。就像那盆常春藤,虽然经历了冬天的寒冷,但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依然会开出最美的花。
她想起下周见面时,顾时砚看到她阳台的常春藤,肯定会笑着说“我就说它会开花的”,那时她要告诉他,“不仅常春藤开花了,我也等你很久了”。她知道,顾时砚会明白的,他一直都明白。
窗外的星星,又亮了一点,好像在为她祝福。林未晚笑着睁开眼睛,心里充满了期待。她想,明天早上醒来,阳台的常春藤,肯定会开花的。而顾时砚,也一定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