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朴素的话语,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林晚照心头的焦躁。是啊,专注于当下,做好眼前的每一道题,优化好每一个实验步骤,结果自然会水到渠成。家庭的包容与智慧,如同最坚韧的后盾,让她在冲刺的疲惫中,总能迅速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决赛前一周,学校组织了最后一次全真模拟,完全仿照省赛流程,甚至请来了外校的老师交叉阅卷。考试过程异常艰难,林晚照感觉自己像是被放在火上灼烤,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考验着她的知识储备、思维速度和心理承受力。
笔试最后一道压轴题,是一个构建“基于冷原子体系的精密测量模型”的开放性命题,要求提出原理并分析主要误差来源。这完全超出了高中课本范畴,涉及了当前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考场里瞬间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林晚照的心脏也猛地一紧。这道题……沈倦的U盘里没有直接涉及!她只能靠自己!
一瞬间的慌乱后,她强迫自己冷静。她回想起U盘里关于“量子精密测量”的基础原理,回想起和吴浩一起搭建“土法”装置的经历,回想起奶奶说的“只管努力开花”。她深吸一口气,不再去想要拿多少分,而是专注于如何将自己所学的、所理解的、所能联想到的知识,最大限度地、逻辑清晰地组织起来。
她尝试将激光冷却与陷俘原子的概念与高精度时钟的概念联系起来,构建了一个简化的模型,并重点分析了由于原子间相互作用和外部磁场波动可能引入的系统误差。她的论述或许不够深入,模型或许过于理想化,但她尽可能地做到了逻辑自洽,并展现了对物理思想的初步理解。
交卷时,她感觉像是打了一场硬仗,身心俱疲,但内心却异常踏实。她尽力了,这就够了。
模拟成绩出来,林晚照排在全省第25名。虽然距离前二十的目标还有差距,但这个名次已经足以让她跻身顶尖选手的行列,也让王老师和所有关心她的人看到了巨大的希望。
决赛的日子终于来临。
站在省实验中学气派的考场外,林晚照看着身边那些或自信满满、或紧张不安的竞争对手,看着陪同而来的王老师、吴浩、苏小小、赵蔓鼓励的眼神,看着父母和奶奶在人群中向她用力挥手的身影,她的心情异常平静。
她没有再去想沈倦,没有再去想那个U盘,也没有再去想那句“飞吧”。那些都已成为她翅膀下的风,托举她来到了这里。
此刻,她只是林晚照。一个凭借自己的努力、系统的辅助、家人的支持、朋友的陪伴,以及一段短暂却深刻的同行者留下的馈赠,一步步走到这里的,即将独自振翅的考生。
她深吸一口气,迎着清晨的阳光,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考场入口。
属于她的战斗,即将开始。
然而,就在她即将踏入考场的瞬间,眼角的余光似乎瞥见人群外围,一个戴着鸭舌帽、身形有些熟悉的背影一闪而过,迅速消失在拐角。
她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
是……错觉吗?
那个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