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末的清晨,寒意未消。
京城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青石板路上凝结着细密的露水。
巷弄深处,两个值守的衙役终究抵不住困意,蜷缩在墙根下睡着了。
就在这片朦胧的晨光中,院门一声被轻轻推开。
张燕子挎着一个半旧的竹篮,小心翼翼地探出身来。
她特意选了这个时辰,就是为了避开旁人耳目。
半张脸上的伤疤被一条素色丝巾仔细遮掩。
这是那位救命恩人赠予的,说是能遮住她不愿示人的伤痕。
此刻,这条丝巾成了她最好的伪装,只露出一双布满血丝却异常明亮的眼睛。
她伸头看了眼熟睡的衙役,轻轻带上院门,快步融入晨雾之中。
竹篮里看似只装了几件旧衣物,底下却藏着一把磨得锋利的剪刀。
这是她辗转一夜后做的决定。
若真能找到女儿,拼了命也要带她离开。
若是陷阱,她也要让设计之人付出代价。
循着信上的地址,张燕子来到京城内的一家粮铺。
铺子刚刚卸下门板,一个年轻的伙计正拿着扫帚清扫门槛,见有客人上门,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
这位娘子是来买粮食么?
伙计打量着这个用丝巾蒙面的女人,只见她一双眼睛在铺子里东张西望,似乎在寻找什么。
张燕子这才回过神来,连忙应道:哦,是,我要买粮。
她的声音透过丝巾显得有些沉闷,目光却仍不由自主地往铺子深处瞟去。
铺子里堆满了一袋袋粮食,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特有的香气。
靠墙的木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种米面,标签上清楚地写着品名和价格。
可张燕子此刻全然无心关注这些,她只想知道那封信是真是假,女儿是否真的还在人世。
娘子想要哪种粮食?咱们这有粳米,精米···
伙计正要详细介绍,却被门外一阵马车声打断。
几辆满载粮食的马车停在铺子门口,车辕上跳下一个身着青色布裙的干练女子,正是赵四儿。
她转身朝马车里伸出手,轻声唤道:念恩,下来吧!
马车帘子被一只纤细的手掀开,露出一个约莫十二三岁少女怯生生的脸庞。
她犹豫地看着外面的街景,声音细若蚊吟。
四儿姐姐,我不行的,万一被人看到···
别怕。
赵四儿柔声安慰,伸手扶住少女微微发抖的手臂。
你现在叫张念恩,没有人会知道你的过去。
在赵四儿的鼓励下,少女终于鼓起勇气下了马车。
她穿着一身崭新的藕荷色襦裙,发间别着一支简单的银簪,虽然打扮朴素,却掩不住那份与生俱来的清秀。
铺子里的张燕子如遭雷击。
赵四儿的声音她再熟悉不过。
那些在六里坡观音庙共度的岁月,那些相互扶持的日日夜夜,早已将这个声音深深烙印在她的记忆里。
可她万万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她。
更让她心跳加速的,是那个被称为的少女。
张燕子死死盯着那个女孩,试图从她脸上找到熟悉的痕迹。
自从离开王府,她就再也没见过女儿长大后的模样。
记忆中的佩佩永远停留在三岁那年,梳着双丫髻,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梨涡。
眼前的少女确实与她有五六分相像,同样的鹅蛋脸,同样的柳叶眉,就连低头时脖颈弯曲的弧度都如此熟悉。
可多年的分离让她不敢相认,生怕这又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哎呦!赵娘子,怎么这么一早就把粮食送过来了。
伙计连忙迎出去,满脸堆笑。
赵四儿拍拍身上的尘土,笑道:昨天就到了,不过未赶上进城的时间,就在城外找了个驿站休息一晚。这不是今天一早城门开了,立马就进城了。
她拉过身边的少女,向伙计介绍。
这是我的一个侄女,叫念恩,带她进城来玩玩。
这几天京城还挺热闹的,要是不着急回去,可以去耍耍。掌柜的一会儿就过来,赵娘子进来坐坐。伙计热情地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