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赘婿,开局签到绝世兵法 > 第194章 扫院子的人没影子

第194章 扫院子的人没影子(2 / 2)

如今,这里已改建成一座“平民学堂”,专门招收无家可归的孤儿。

她悄然步入院中,正看见一群七八岁的孩童,人手一根扫帚柄,在院里有模有样地比划着。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在旁讲解:“记住,这一扫,不只是扫去地上的灰尘,更是扫去心里的杂念;那一抬,不只是扬起无用的土,更是挺起做人的志气!”

柳如烟驻足,静静聆听。

就在这时,她忽觉袖中衣物骤然发热,滚烫得几乎要灼伤她的皮肤。

她猛地抽出,竟是那枚她珍藏多年、曾召唤出武圣战魂的“战魂召唤符”!

此刻,这枚蕴含着无上力量的符箓,竟在她掌心无火自燃,转瞬间化为一捧灰烬,随风飘向了那间传来朗朗读书声的教室。

柳如烟怔在原地,随即释然一笑。

她明白了。

真正的传承,不是召唤遥不可及的神明降临,而是教会每一个凡人,如何用自己的力量挺直腰杆,堂堂正正地活着。

她转身离去,步伐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身后,传来孩童们稚嫩而好奇的问话:“先生,是谁教我们打拳的呀?”

老先生温和地笑道:“是谁?是昨天帮我们扶起柴垛的大娘,是前天替我们补好屋顶的木匠,是每一个为这座学堂弯过腰的人。”

黄河之畔,工部最年轻的匠师程砚,正为监造“天下水利总图”而愁眉不展。

数据浩如烟海,模型错综复杂,他已三天三夜未曾合眼。

这夜,他终于抵不住困倦,伏案沉沉睡去。

梦中,他感觉有人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头。

他猛然惊醒,却见桌上不知何时,多了一张粗糙的草图。

图上没有山川,没有河流,只有千丝万缕、宛如人体经络般的线条,密密麻麻地连接着每一个村庄、每一片田埂、每一口水井。

他猛然醒悟!

这不是地理图,这是一张“人心用水图”!

治水之道,不在于掌控江河,而在于洞悉每一个村落、每一户人家最微小的需求!

他当即推翻所有旧稿,依据这张草图重新绘制总图,并将其命名为《平水流脉志》。

在呈报给朝廷的奏疏上,他郑重声明:“治水之道,不在控河,而在知人。”

次日清晨,他在窗台上发现了一双连夜纳好的崭新布鞋,鞋底针脚细密。

鞋下压着一片被晨露浸润的树叶,叶脉清晰如阡陌,隐约可见一行用炭笔留下的字迹:“走的人多了,就成了法。”

故都,祖祠遗址。

沈归舟独自一人回到这里。

昔日庄严肃穆的碑林早已荒芜,化作一片废墟,唯有一口老井,仍被附近的村民们使用着。

几个村童正在井边嬉戏,将石子投入井中,听着回声,发出阵阵清脆的笑声。

沈归舟从怀中取出最后一枚破碎的铜牌残片,这是他守护了一生的信物。

他走到井边,松开手,任由残片沉入井底。

水面微漾,一圈圈涟漪散开。

倒影中,竟清晰地浮现出许多年前,那个年轻赘婿扫院时的身影。

他弯下腰,从地上拾起一片落叶,轻轻放入簸箕。

整个过程安静而专注。

片刻后,影像消散,井水清澈如初,仿佛什么都未发生过。

沈归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转身离去,再未回头。

身后,一个稚嫩的童声响起:“爷爷,为什么这口井里的水,喝起来比别家都甜呀?”

一位路过的老人闻言,微笑着答道:“因为这口井记得,很久以前,有一个人,曾为它弯过无数次腰。”

风过林梢,一片枯叶打着旋儿落下,不偏不倚,恰好盖住了井口的一道石缝。

那一夜,似乎有无数只看不见的手,在悄然拨动着大周王朝的命运之弦。

苏清漪、程雪、柳如烟、程砚、沈归舟……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的困境中,与那个早已消失的身影,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重逢。

他们手中的信物——那枚掌纹陶片,那张旧抹布,那燃烧的符箓,都在事后悄然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

唯有他们心中被点亮的那份明悟,和他们颁布的一道道颠覆性的新规,证明着一切的发生。

而在千里之外的京城议政堂,苏清漪翻开一本最新呈报的《民生策》。

第一页上,赫然写着:“建议人:佚名。”

她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提笔在旁批下两个字:“准。此法甚好。”

晨风从窗外拂入,吹动案头的书页,轻轻翻到了背面。

那页纸上,露出一行极淡的墨迹,像是许多年前被人用炭笔匆匆写下,又被人刻意擦拭过,却终究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不想让别人也扫一辈子院子。”

话音仿佛犹在耳边,司天监的急报却已如惊雷般送到。

苏清漪看着密报上,那片不断扩大的黑色斑点,以及它周围正飞速变得污浊、黯淡的光河,眸光一寸寸冷冽下来。

她放下朱笔,静立片刻,随即转身,对身旁神色凝重的程雪下达了命令,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程雪,你即刻启程,持我手令,巡视西北旱道。”

她顿了顿,目光穿透窗棂,望向那片遥远而苍茫的西北天空。

“我要你,亲眼去看一看,那里的‘人心’,究竟变成了什么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