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赘婿,开局签到绝世兵法 > 第164章 饭香不怕巷子深

第164章 饭香不怕巷子深(2 / 2)

没有一句惊天动地的宏愿,却有一股朴实到令人心安的力量。

当最后一句念完,整个问政亭鸦雀无声。

苏清漪环视众人,清冷的眸子里第一次燃起了灼人的光:“诸位大人,你们怕天下大乱,怕根基动摇。可你们听听,这才是天下的根基!他们所求,不过是安稳度日,温饱三餐。他们的心中自有方圆,自有秩序。”

她轻轻合上留言簿,一字一顿地说道:“人心有序,何须强权维系?”

这一日,旧的权力时代,宣告终结。

监察院内,柳如烟独自坐在冰冷的镜审台前,整整三年,她用铁腕扫清了无数贪官污吏,却也感到了一股发自骨髓的疲惫。

权力是最好的利剑,却也是最伤人的枷锁。

她从一个上锁的暗格中,取出了一卷散发着腐朽气息的黑色卷宗——《影阁遗册》。

这是她过去的梦魇,也是她力量的源头。

她没有丝毫犹豫,将它投入了身前的铜盆。

熊熊火焰升腾而起,映照着她妖娆却决绝的脸。

火光中,她缓缓褪下那身象征着无上权柄的黑底金纹官服,换上了一身早已备好的青布素衣。

她提起笔,在给继任者的信上只留下了一句话:“从此不做执剑人,愿为守灯者。”

无人知晓,半月之后,在遥远的西北边陲,一所新开的“民气学堂”里,多了一位自称“柳七”的女先生。

她不教经义,不讲文章,只教两门课——《辨谎术》与《民心测术》。

星台上,程雪终于完成了她此生最宏大的作品——《龙脉恒护图谱》。

她将所有的机关术法、阵法结构,尽数复刻于十三块巨大的玄铁碑之上,并亲自督人将其一一沉入大周各处阴脉节点。

她没有将这门绝世技艺私藏,而是立下了一道将影响千秋万代的新规:每隔十年,由九州学子自行抽签组队,凭图谱前往各处碑地,勘验修复。

合格者,授“守脉士”之衔,享万民敬仰。

在第一支勘验队伍出发的前夜,程雪站在星台之上,对那些激动而忐忑的年轻面孔,只说了一句话,一句足以载入史册的话:

“记住,别信天才,信流程;别靠英雄,靠制度。”

祖庙后山,沈归舟主持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承火大典”。

他苍老而颤抖的双手,一手捧着那块代表朝廷最高监察权的“铁锅铜牌”,另一手,则捧着一块从南渡镇寻来的、百姓自制的“泥巴小锅陶片”。

在万众瞩目之下,他将这两件看似天差地别的东西,一同放入了新铸的“民祀鼎”中,封存。

九州书院的山长白发苍苍,用尽全身力气诵读着《新礼序》的最后一章:“……昔有执刀者,斩浊世沉疴;今有万民,自掌薪火,共炊一锅!”

鼎成的刹那,天幕之上,三十六颗护国星辰再度大放光明!

光芒交织间,一个模糊的身影在云端一闪而逝。

有人惊呼,说那是历代清官英灵显圣;也有人说,那分明就是陈默年轻时的模样。

唯有沈归舟浑浊的老他知道,那既是英灵,也是幻象,更是那遍布九州地脉的“默影木”根系,与人心愿力产生的第一次天地共鸣。

英雄,已化为图腾。

千里之外,一处无人知晓的山村客栈,角落里,一个身穿粗布衣衫的男子正自斟自饮。

门外,一对母子走过。

孩子指着墙上不知何年何月张贴的、早已褪色的悬赏旧榜,好奇地问:“娘,他们说的那个阿默叔,到底是谁呀?”

母亲停下脚步,温柔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轻声道:“他啊,是一个帮我们所有人,守住了饭锅的人。”

角落里的男子闻言,饮酒的动作微微一顿,随即抬起头,嘴角勾起一抹极淡、却发自内心的笑意。

他饮尽杯中最后一滴酒,放下几个铜板,起身出门,宽厚的背影很快融入了渐浓的暮色之中。

而在他身后,那条通往远方的泥泞小路上,几株无人察觉的嫩绿新芽,正悄然钻出泥土。

那是“默影木”的种子,不知何时随风而来,终在此地,落地生根。

那一夜,南渡镇的江风似乎也变得格外温润,拂过小酒馆紧闭的门扉,仿佛在悄然酝酿着一个无人知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