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蚀灵玄途 > 第699章 冰释春归,灵脉绵延

第699章 冰释春归,灵脉绵延(1 / 2)

残雪在檐角凝成最后一滴冰棱时,终南山的阳坡已渗出湿润的泥气。李雪蹲在新翻的药田边,看着阿古拉埋下最后一粒水莲籽,指尖的灵纹泛着浅淡的青光,轻轻拂过土垄——那是苏州沈家送来的籽种,经青禾改良过,据说能在北方水土里扎根。

“先生,沈师兄又在跟白狐抢地盘了!”小石头举着个竹篮从溪边跑回来,里面是刚挖的荠菜,沾着晶莹的水珠,“他说要在兰草圃旁搭个鸡棚,白狐不乐意,正蹲在石头上瞪他呢!”

李雪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往兰草圃方向望去。果然见沈砚扛着几根竹竿,正与蹲在青石上的白狐对峙,一人一狐眼神较劲,倒像两个闹别扭的孩子。“让他折腾去。”她笑着摇头,“白狐精明着呢,知道沈砚舍不得真动它。”

青禾从京城寄来的信就压在竹屋的窗台上,字迹里带着初春的轻快:京城培育司的冰魄草幼苗成活率已达八成,他改良的“温棚育苗法”被太医院刊印成册,连西域的药商也派人来讨方子。信末特意提了句,文渊在江南试种的耐寒冰魄草开花了,花瓣带着淡淡的水纹,像揉碎的江南月色。

“文渊师兄的信里说,要送些江南的兰草籽来。”青禾的信被举子们传阅着,阿蛮捧着信纸,眼睛亮晶晶的,“他说要让江南的兰草和咱们终南的兰草杂交,说不定能开出更香的花。”

林辰披着件薄棉袍,在药田边踱步,竹杖点过的地方,新绿正破土而出。“草木的根,要扎在土里;医道的根,要扎在人心。”他看着举子们围着信纸讨论,眼里漾着笑意,“你们看文渊,在江南没忘了终南的本;青禾在京城,没丢了雪域的智,这才是‘传’与‘承’的道理。”

一场春雨过后,药圃的冰魄草石槽里冒出了细密的新芽。沈砚最终没在兰草圃旁搭鸡棚,改把鸡棚挪到了学舍后墙,却在兰草圃与鸡棚之间种了圈薄荷——说是“既防狐,又驱蚊”,惹得举子们笑了好几天。白狐倒也识趣,每日清晨会叼来几株后山的灵草,放在石槽边,像是与沈砚达成了和解。

这日午后,山下传来车马声,竟是苏州沈家的马车。车帘掀开,走下来的少女面色红润,眉眼舒展,正是半年前被怪病折磨的那位小姐,如今已完全康复,穿着身月白裙衫,与药圃的新绿相映,像株雨后的玉兰。

“李先生!”沈小姐快步上前,对着李雪深深一揖,身后的侍女捧着个精致的木盒,“家父让我来道谢,这是苏州最好的‘碧螺春’,说是能提神醒脑,配您的冰魄草花蜜正好。”

李雪笑着请她进屋,沈小姐说起这半年的变化:家里的“醉仙颜”全拔了,改种了文渊送的冰魄草;她自己跟着江南药圃的学徒学认药,如今已能分辨二十多种常见毒草,还帮着邻村的妇人调理过湿热症。

“我这次来,是想求先生一件事。”沈小姐从袖中取出一卷画轴,展开却是幅《药圃春耕图》,画中李雪在药田劳作,沈砚与白狐对峙,举子们围坐读书,笔墨间满是生机,“家父想在苏州建一座‘药道馆’,请终南的先生们轮流去授课,不知先生肯不肯应允?”

李雪看着画轴,指尖抚过画中兰草圃的纹路,忽然想起外婆留下的那句话:“医道如溪,汇而成海。”她抬头看向沈小姐,眼中映着窗外的新绿:“何止授课。让阿蛮跟你去江南吧,他懂岭南的瘴气防治,也熟终南的医理,正好帮你们把药道馆立起来。”

阿蛮闻言一愣,随即涨红了脸,用力点头:“先生放心!我一定把江南的药道馆办好,让冰魄草在那儿长得比终南还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