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蚀灵玄途 > 第697章 秋实满仓,道传四方

第697章 秋实满仓,道传四方(1 / 2)

秋风掠过终南山的树梢,将药圃的草木染成深浅不一的金黄。冰魄草的叶片边缘泛起淡淡的橙红,像是被岁月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李雪站在晒药场边缘,看着举子们翻动晾晒的草药——紫苏、薄荷、金银花……空气中弥漫着干燥而醇厚的药香,混杂着泥土被阳光晒透的气息,让人心里踏实。

“先生,今年的冰魄草籽收了足足二十斤!”沈砚抱着一个沉甸甸的陶罐跑过来,罐口露出饱满的黑色籽实,“青禾师兄来信说,京城的培育司已经种出第一茬幼苗,让咱们再送些籽过去呢。”

李雪接过陶罐,指尖捻起一粒籽实,圆润饱满,带着微凉的质感。“挑最饱满的装十斤,让阿蛮跟着商队送去京城。”她看向正在打包草药的阿蛮,少年已褪去初来时的怯懦,动作麻利,眼神专注,“顺便让他带些咱们新制的‘清瘴丸’,岭南最近多雨,怕是用得上。”

阿蛮应声应下,脸上带着被信任的欣喜。这半年来,他不仅把岭南的草药知识融入了终南山的医理,还跟着沈砚学会了炮制手法,如今已是药圃里的得力帮手。

晒药场的另一头,几个西域来的学徒正围着阿古拉,看他用特制的铜碾子研磨“凝露草”。阿古拉的中原话已说得流利,一边碾药一边讲解:“这草要趁露水没干时采,汁液最足,混着冰魄草的粉末敷在伤口上,比单用金疮药管用三倍。”他手腕用力,铜碾子发出规律的“咕噜”声,褐色的药末渐渐细腻如粉。

李雪走过去时,正见最小的学徒小石头踮着脚,想够架子顶层的药罐,阿古拉伸手把他抱起来,让他稳稳够到罐子。小石头咯咯笑着,手里的药铲差点掉在地上,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阿古拉,西域的‘火棘果’晒好了吗?”李雪问道。那是阿古拉从家乡带来的种子,在药圃边缘种了一片,结出的红果酸甜可口,晒干后既能入药,又能当零嘴,很受举子们喜欢。

“早晒好了!”阿古拉放下小石头,转身从竹筐里捧出一把红彤彤的果干,递到李雪面前,“先生尝尝,今年的比去年甜。”

李雪拿起一颗放进嘴里,酸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带着阳光的暖意。“很好。留一些给后山的白狐,它最近好像不怎么来药圃了。”

说起白狐,举子们都有些想念。自从腿伤痊愈后,白狐便很少露面,偶尔在清晨的薄雾里闪过一道白影,像是来看看药圃的动静,又很快消失在山林里。沈砚说它是“灵性通了,知道不打扰咱们干活”,惹得众人笑他把狐狸说得比人还懂事。

午后的学舍里,传来了读书声。李雪走进去时,正听到文渊的学生——一个叫墨砚的江南少年,在讲解《灵草图谱》里的“共生篇”。他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卷画轴,上面是他临摹的冰魄草与凝露草共生图,笔触细腻,标注清晰。

“……就像先生说的,草木也懂‘相扶’。冰魄草喜阴,凝露草却能挡住过强的日光;凝露草怕涝,冰魄草的根系又能吸收多余的水分。这便是‘相生’的道理,做人行医,也该如此。”

台下的举子们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附和。李雪悄悄退了出去,心里泛起一阵暖意。文渊在江南的药圃已经颇具规模,不仅培育灵草,还开了“讲学堂”,让各地的医者轮流授课。墨砚便是他特意送来深造的,说“终南山的底蕴,能让孩子更懂‘医道’二字的分量”。

傍晚时分,药圃来了位特殊的客人——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背着个破旧的药篓,自称是从东海之滨来的,听闻终南山的药圃能治“奇症”,特来求助。

“小老儿孙子得了种怪病,白天如常,夜里却浑身发烫,说胡话,遍请名医都治不好。”老者声音发颤,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几块碎银,“俺知道这点钱不够,但只要能救俺孙子,俺……俺愿意留下来做牛做马!”

李雪扶起老者,让他别急:“先说说孩子的症状,发病前有没有受过惊吓?或者接触过什么特别的东西?”

老者想了半晌,忽然一拍大腿:“对了!上个月他在海边捡了个海螺,回来就天天抱着睡觉,说里面有‘会说话的声音’。后来海螺碎了,他就开始犯病!”

沈砚在一旁听着,忽然道:“会不会是‘幻听症’?我在《异症录》里见过,说有些海生物的残壳会吸附‘水汽之灵’,体弱的孩子接触久了,容易被灵气扰了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