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92章 捷报西来,霜戈北指

第392章 捷报西来,霜戈北指(2 / 2)

李玄业接过细看,原来是赵破奴执行“以血还血”报复行动的详细战报。文书禀报:自八月下旬起,赵破奴精选的三千“追风营”精锐,分数路深入漠南数百里,搜寻匈奴呼衍斜部及其附属部落。历经半月余的追踪与激战,共击溃匈奴中小部落七个,焚毁其越冬草场十余处,缴获牛羊马匹数以万计,斩首八百余级,俘获男女老幼数百人。其中一路更成功伏击了呼衍斜麾下的一支偏师,斩其裨王一人,缴获其旌旗。目前,“追风营”已携战利品安全返回朔方塞内。此战,沉重打击了呼衍斜部的气焰,使其短期内难以再组织有效侵扰,也为殉国的百余名汉军将士报了仇。我军伤亡仅百余人。

“父王,赵将军此战,打出了我汉军威风!可谓‘霜戈北指,胡尘辟易’!”李玄业看完,亦感振奋。

“不错!”李凌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北方舆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漠南地区,“呼衍斜敢犯我边境,就要付出十倍代价!破奴此番反击,时机、力度、战果,皆恰到好处!既雪前耻,亦震慑诸胡,更让我边民士气大振!传令:一、立即起草捷报,飞马传奏长安,向陛下禀明此役战果,彰显北地将士忠勇!二、重赏有功将士,依律升迁赏赐,阵亡者厚恤!三、缴获牛羊,部分犒军,部分分发予朔方、窳浑等地受损边民,以示抚慰。四、告诫赵破奴,胜不骄,防务不可松懈,需防匈奴大规模报复。”

“儿臣(老臣)即刻拟令!”李玄业与周勃齐声应道。

朔方方向的这场胜仗,及时挽回了因之前小挫而可能受损的军心士气,也向朝廷和匈奴展示了北地军强大的反击能力。

九月二十,未央宫前殿。汉文帝刘恒隆重接见了乌孙使者泥靡一行。仪式庄严肃穆,泥靡依汉礼觐见,呈上贡礼,并再次表达了乌孙归附的强烈愿望。文帝温言抚慰,当殿宣布:册封军须靡为“乌孙王”,赐予汉印绶、车骑旗仗等物,并赏赐大量丝绸、黄金、典籍。同时,严辞申饬匈奴扶持阿莫里、破坏乌孙内政之行径,要求其停止干涉。此举,标志着汉帝国正式将乌孙纳入藩属体系,李凌的西域战略获得了最高层面的认可与支持。消息传回北地,靖王府上下,一片欢欣。

进入十月,北地已是深秋,寒风渐起。随着乌孙受封的喜讯和朔方复仇的捷报,北地郡内外信心倍增。李凌抓住时机,加紧推进各项工作:

内政上,秋收赋税全部入库,账目清晰,开始制定明年预算;冬季水利整修、道路维护工程陆续启动;吏治年终评议拉开序幕。

军事上,嘉奖朔方有功将士,抚恤伤亡,全军士气高涨;边塞防务因天气转寒而更加警惕,加紧操练,储备过冬物资;针对匈奴可能报复的预案进一步完善。

西域经营上,玉门屯所扩建工程加快;大规模官督商队已完成大部分筹备,定于十一月初西行;与河西羌胡的联系更加紧密。

世子李玄业在父亲指导下,处理政务愈发娴熟,其批阅文书、协调各曹、接见属官,皆有条不紊,沉稳有度,已隐隐有独当一面的气概。李凌见儿子进步神速,心中甚慰,开始让他接触更多关于军队后勤、西域情报分析等更敏感的事务。

十月下,一份由长安转来的匈奴单于庭致汉朝的国书抄件,被送至李凌案头。国书语气强硬,指责汉朝册封乌孙是“干涉匈奴内务”,威胁将采取必要措施云云。

“哼,黔驴技穷,虚声恫吓!”李凌阅后,不屑一顾,对李玄业及周勃、公孙阙等人道,“匈奴此乃无奈之嚎。其主力西顾,短期内无力南犯,只能以此等言辞挽回颜面。然,亦不可不防其小动作。传令各方,提高警惕,尤其是西域方向,要严防匈奴破坏商路,袭击乌孙。”

“诺!”

秋日将尽,寒冬将至。北地郡在靖王李凌的统领下,安然度过了收获的季节,并在军事和外交上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所有人都明白,匈奴绝不会甘心失败,更大的风雨,或许就在这个冬天酝酿。北地的刀锋,仍需时时砥砺。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西域传:“乌孙国……始张骞言乌孙本与大月氏共在敦煌间……后稍强……不肯复朝会。”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三年秋,乌孙使至长安受封,西略遂成。朔方汉军出塞复仇,斩获甚众。凌公抚内政,备边患,世子玄业理政务,涉军机,北地势益张。”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捷报西来,上帝宏略得展;霜戈北指,圣域武威远播;圣嗣历事,文武兼资。”

*北地秘录·凌公秋深:“乌孙内附,汉廷册封,李凌西策功成;朔方雪耻,赵破奴扬威,北地边患暂弭;世子理政,日益练达。”

(第三百九十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