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阙接过加密兽皮卷,验看火漆后,迅速译出,脸色微变:“王爷,西域急报!乌孙军须靡遣死士密报:匈奴阿莫里部得到呼衍揭西进的消息后,士气大振,已加大了对军须靡的围攻力度!军须靡压力骤增,再次紧急求援,希望我能加快物资输送,尤其是箭簇和疗伤药材,并盼我能施加影响,牵制匈奴西进兵力,哪怕只是做出一些边境调动的姿态,以缓解其压力!”
李凌闻言,眉头紧锁,凝视地图上乌孙与河西的位置,陷入沉思。局势瞬间复杂起来:匈奴西进,既威胁河西盟友和西域商路,又加剧了乌孙的压力。北地郡面临两难选择:若全力支援乌孙,可能直接与匈奴主力冲突;若坐视不理,则西进战略可能受挫,乌孙这枚重要棋子恐有覆灭之险。
“父王,”一直在旁聆听的李玄业,此时谨慎开口道,“儿臣以为,匈奴西进,虽避我锋芒,然其势大,若任其吞并河西、击溃军须靡,则我西陲永无宁日,商路断绝,‘以西制胡’之策将成泡影。然,我亦不宜与匈奴主力正面硬撼。”
“哦?依你之见,当如何应对?”李凌看向儿子,目光中带着考较。
李玄业思索片刻,答道:“儿臣浅见,或可采取‘围魏救赵,虚实结合’之策。一方面,立即加大对军须靡的物资援助,尤其是箭簇药材,助其坚守。可派遣精锐小队,护送物资,抄小路疾行,务必送达。另一方面,可在北部边境,佯动一番。命赵都尉调集部分兵马,大张旗鼓,作出欲出塞寻战之势,并散播谣言,称我北地大军即将北击右贤王庭。如此,或可令右贤王心生疑虑,不敢让呼衍揭过于深入西方,甚至可能分兵回防。此乃‘攻其必救’之理。同时,加紧联络河西羌胡,助其自保,并令玉门屯所加强戒备,保障商路安全。”
李凌听完,眼中露出赞许之色:“业儿此策,颇合兵法要义!能想到‘佯动’牵制,以虚击实,甚好!然,需知佯动亦需逼真,方能奏效。且需把握分寸,不可弄假成真,引发大规模冲突。”
他当即决断:“子通,传令:一、即令工曹、仓曹,紧急调拨一批箭簇(五万支)、优质药材(以金疮药为主),选派百人死士,由熟悉小路的向导带领,星夜兼程,绕道送往乌孙军须靡处,解其燃眉之急。二、传令赵破奴,依世子之议,即刻在朔方、高阙方向,抽调八千精骑,伴以大量旌旗鼓噪,作出大规模集结、欲出塞北击之态势。同时,令‘夜不收’在漠南散播我军即将报复去岁之仇的消息。三、速派使者前往河西,告知休屠王等匈奴西进之危,允其若遭攻击,我必出兵相助,促其积极备御。四、令玉门屯所进入临战状态,商路暂以安全为第一,可择机而行。”
“王爷(父王)英明!此策必能缓解西域压力,震慑匈奴!”公孙阙与李玄业齐声道。
策略既定,命令迅速发出。北地郡这台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三月中,李凌的“围魏救赵”之策开始显现效果。赵破奴在边境的佯动,声势浩大,果然引起了匈奴右贤王庭的警觉。右贤王担心腹背受敌,急令呼衍揭放缓西进步伐,分兵一部回防王庭。这使得呼衍揭对河西的压力减轻,进军速度迟滞。而北地派出的援助小队,也成功穿越险阻,将急需的物资送到了军须靡手中,极大鼓舞了乌孙军的士气,暂时稳住了战线。
消息传回狄道,李凌稍感欣慰,但对李玄业道:“业儿,此策虽暂解危局,然乃权宜之计。匈奴西进之心不死,乌孙之危未除。我北地欲在西域立足,终须自身强大,并能与乌孙等势力建立更稳固可靠的同盟。此事,需从长计议。”
“儿臣明白。唯有‘固本强基’,方能‘致远经略’。”李玄业深以为然。
三月下,春耕大部完成,田野里新绿盎然,充满生机。边境局势在紧张对峙中暂时平稳。世子李玄业在周勃的指导下,政务处理能力日渐熟练,已能独立批阅大量常规文书,仅将重大事项呈报父亲决断。靖王府的各项事务,在春日的忙碌中,稳步推进。然而,李凌深知,来自北方的狼烟并未消散,西域的棋局才刚刚开始,更大的风雨,或许就在不远的前方。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匈奴传:“(文帝时)匈奴复……数寇边。”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三年春,北地春耕顺利。适时,匈奴西图,乌孙告急。凌公用世子玄业‘佯动牵制’之策,遣兵疑敌,助输物资,西域危局得缓。世子参赞军机,见识益宏。”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春耕肇始,上帝重农安邦;边情迭报,圣域妙策解危;圣嗣献策,渐通韬略。”
*北地秘录·凌公春策:“匈奴西进,乌孙求援,李凌纳世子议,虚张声势而实援盟友,边患暂弛,西略得全,世子之谋初显。”
(第三百八十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