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74章 烽火再举,砥柱中流

第374章 烽火再举,砥柱中流(2 / 2)

“张骞密报:军须靡得知匈奴大举进攻我北地后,态度有所转变!其似乎认为匈奴主力东移,其压力减轻,加之对我直接出兵援助的期望落空,对与我合作的热忱有所下降。然,其仍希望获得物资支持,尤其是药材和铁器。”

李凌闻言,冷笑一声:“此子倒是精明,想趁火打劫,待价而沽。然,亦在情理之中。告诉张骞,稳住他!可酌情再提供一批药材,彰显我诚意。但必须明确告知:匈奴乃你我共敌,其若坐视匈奴击败我北地,待匈奴腾出手来,下一个必是他军须靡!唯有我北地顶住匈奴压力,方能牵制匈奴,予其喘息之机!合作方能互利,背信必遭反噬。此外,可‘不经意’向其透露,我已在河西策动羌胡袭扰匈奴后方,以增其信心。”

“王爷英明!此乃釜底抽薪,攻心为上!”公孙阙叹服。

“此外,”李凌补充道,“令玉门外屯所,提高戒备,预防西域其他势力趁火打劫。尤其要盯住车师国,防其受匈奴指使,截我商路。”

西域方向的这一微妙变化,虽未直接影响东部战局,却牵动着更长远的战略布局,李凌在应对眼前大战的同时,依旧牢牢掌控着西方的棋局。

六月初,经过十余日的惨烈攻防,战局开始出现转机。赵破奴依托朔方旧城及周边军堡群,顽强顶住了匈奴主力的猛攻,杀伤大量敌军。李敢的骑队和“猎杀小队”的袭扰战术效果显着,匈奴后勤吃紧,士卒疲惫。高阙塞出兵北袭的消息传至,右贤王不得不分兵一部回防。河西休屠王虽未大规模出兵,但也派出了数千骑在边境游弋,牵制了匈奴部分兵力。而窳浑塞在得到增援后,防守更加稳固,甚至开始组织小规模反击。

此时,北地军的坚韧和战术执行力发挥了关键作用。赵破奴见敌军攻势稍挫,果断抓住战机,亲率精锐,趁夜出城,突袭了匈奴一处前锋大营,焚毁其大量粮草辎重,斩首千余级!

此战犹如一记重拳,狠狠打击了匈奴的士气。右贤王见攻势受挫,伤亡惨重,后勤不济,又担心后方有失,终于萌生退意。

六月中,匈奴军开始交替掩护,向北撤退。赵破奴并未挥军盲目追击,而是下令各军紧守要隘,派出精骑尾随骚扰,扩大战果,直至将胡虏彻底逐出境外。

朔方之战,以北地军的又一次惨胜而告终。虽未能全歼敌军,但成功粉碎了匈奴抢夺夏粮、挽回颜面的图谋,再次沉重打击了右贤王部的气焰,巩固了边境安全。

战后,李凌第一时间下令厚恤伤亡,嘉奖有功将士,并亲赴朔方前线劳军。看着残破的城垣、疲惫却目光坚定的将士,李凌动容不已。

回到狄道,他立即召集重臣,总结此战得失。

“此战,我军胜在预警及时、部署得当、将士用命、后勤稳固。”李凌沉声道,“然,亦暴露诸多问题:朔方方向防御体系仍有漏洞,个别军堡过于孤立;弩箭消耗巨大,战时补充仍显不足;对匈奴提前发动大规模进攻的预估仍不足。勃兄,破奴,需立即着手改进!”

“臣等(末将)明白!”

李凌又看向李玄业:“业儿,此次协助调度后勤,有何感悟?”

李玄业面容憔悴却目光炯炯:“回父王,儿臣深感,一战之胜,非仅前线将士之功,更是举国之力支撑之果。粮秣、箭矢、医药、民夫,缺一不可。统筹调度,千头万绪,分毫差错,便可能影响战局。儿臣更知父王平日厚植国力、整顿吏治之深远用意。”

“嗯,能见于此,此番辛苦便值了。”李凌欣慰道,“然,更要记住,止战方能言战。我北地励兵秣马,非为扩张,实为自保,为换取和平发展之机。此战之后,右贤王短期内应无力再犯,我辈当时时警醒,倍加努力,固本强基,方不负将士鲜血。”

“儿臣谨记父王教诲!”

夏日的阳光照耀着历经战火的北地大地,硝烟渐渐散去,田野重归宁静。靖王李凌再次砥柱中流,引领北地郡渡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世子李玄业在战火与后勤的磨砺中,进一步走向成熟。而西方的博弈,仍在悄无声息地继续着。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匈奴传:“(文帝)二年夏,匈奴复入寇北地,都尉破奴击却之。”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二年夏,匈奴右贤王寇朔方,凌公督师御之,破敌,复斩获甚众。是役,世子玄业协理后勤,深知战事之艰。乌孙军须靡态度游移,凌公从容应对。”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胡骑再至,上帝挥斥方遒;砥柱中流,圣域安如磐石;圣嗣历战,益明根基之要。”

*北地秘录·朔方夏守:“匈奴趁夏来攻,李凌指挥若定,赵破奴力战却敌,世子协理粮秣,西域棋局未弛,北地再经考验而愈坚。”

(第三百七十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