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赵破奴:“破奴,屯所安全,由你全权负责。驻守兵卒,需选绝对忠诚、耐得艰苦、熟悉胡地之情者。平时筑垒、练兵、巡逻,战时则为前出尖刀。”
“末将明白!定将此屯所打造成插向西域的一颗铁钉!”赵破奴慨然领命。
“玉门外屯所”的建立,是李凌西进战略的关键落子,标志着北地郡的经营重心,正坚定不移地向西拓展,其野心与布局,已远超一般边郡的防守范畴。
九月中的,秋征工作过半,总体进展顺利。在各县张榜公示、郡府御史巡查的双重监督下,吏治清明,百姓缴纳踊跃,府库钱帛日增。然而,公孙阙也从边境带来了不太乐观的消息:匈奴右贤王部内部的纷争似乎暂告一段落,右贤王重新整合了力量,其麾下骑兵活动又趋频繁,数次试图越过边境进行小规模劫掠,虽被击退,但挑衅意味明显。
“王爷,”公孙阙分析道,“右贤王恐仍未放弃南下图谋。今秋草原马肥,正是用兵之时。其或欲通过不断骚扰,疲我边军,寻我破绽。”
李凌冷笑道:“跳梁小丑,疥癣之疾。然,亦不可不防。传令赵破奴,边境戒备不可有丝毫松懈。各塞守军,可采取‘守点控线,精骑出击’之策。依托烽燧,严密监控;发现小股胡骑,不必请示,立即以精骑围歼,务必全歼,以儆效尤!要让胡虏知道我北地边关,寸土难侵!”
“诺!”
九月下旬,秋征进入尾声。李玄业向父亲呈交了参与督察秋征的总结文书,其中详细记录了赋税征收的流程、发现的问题(如某乡户籍登记滞后导致赋税不公,已纠正;某市吏试图多收市租,被查办)、以及改进建议(如统一度量衡器定期校验、简化纳赋手续等)。
李凌阅后,颇为满意:“业儿,此次秋征,你不仅看到了账册数字,更看到了数字背后的民生吏治,甚好。为政者,心中需有一本明账,既要知道国库进项几何,更要清楚百姓负担几分。取予之间,分寸拿捏,关乎江山社稷之安危。你能见微知着,提出建言,足见用心。”
“谢父王夸奖!儿臣只是尽了本分。”李玄业恭敬道,心中却因父亲的肯定而充满成就感。
九月底,秋风送爽,北地田野一片丰收后的宁静。秋征基本完成,府库更加充盈。玉门外屯所的坞堡墙体已夯筑过半,进展顺利。边境上,北地军依令行事,数次果断出击,歼灭了几股越境骚扰的匈奴游骑,边境暂复平静。
靖王李凌站在王府院中,望着渐渐泛黄的树叶,对身旁的周勃、公孙阙道:“秋收冬藏,乃天道循环。今岁我北地,夏粮丰,秋赋足,边患暂遏,西进有基,内政修明,可谓硕果累累。然,冬季将至,匈奴困窘,或会铤而走险。西进之路,漫长艰辛。万不可因一时之顺而懈怠。”
“王爷所虑极是!臣等定当时时警醒,毫不松懈!”二人齐声应道。
李凌又看向正在整理文书的李玄业,眼中流露出期许:“业儿,一年将尽。你去岁观政,今岁已能实务。望你戒骄戒躁,勤学不辍,早日成为父王臂助。”
“儿臣定当努力,不负父王期望!”李玄业肃然应答。
金秋的北地,在收获与谋划中,为这一年画上了一个充实而富有希望的句号,也为迎接未来的挑战,积蓄着力量。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食货志:“(文帝时)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元年秋,凌公严督秋征,吏治肃然,府库益充。密建玉门外屯所,西进据点初立。匈奴扰边,击却之。世子玄业预税政,建言革新。”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上帝理财以安民,拓土于西极,圣嗣通晓钱谷之要。”
*北地秘录·凌公秋政:“李凌治赋公平,密营西域,世子习政益深,北地势财两旺。”
(第三百六十五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