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外松内紧,加速备战!勃兄,整军备武之事,不仅不能停,还要再加速!趁着国丧期间,各方视线被吸引,正是我等闷头发展的大好时机!粮草、军械、城防,按最高标准准备。同时,以‘防朔方残部趁国丧作乱’为名,向边境增兵,加强巡逻警戒。”
“第四,广结善缘,静观其变!子通,情报网要全力开动,不仅要紧盯长安,更要密切关注关东各大诸侯的动向!齐、楚、吴、赵,他们对此诏有何反应?是否有暗中联络?若有诸侯使者秘密前来接触,可暗中接待,探其虚实,但绝不轻易承诺!我北地,要作壁上观,待价而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李凌目光锐利地扫过二人,“谨守门户,肃清内奸!非常时期,内部必须铁板一块!子通,对郡内的监控要再加强一级!任何可疑人员,宁可错疑,不可错放!尤其是与长安、关东有密切联系者,需严加掌控。勃兄,吏治考核要更加严格,确保政令畅通,无人敢阳奉阴违!”
周勃与公孙阙听完李凌这一整套环环相扣、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策略,心中豁然开朗,之前的忧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振奋与钦佩。王爷这是要以绝对的恭顺姿态为保护色,行壮大实力、伺机而动之实!
“王爷算无遗策,老臣(臣)佩服!”二人齐声道。
“去吧,依计行事。记住,沉着,冷静,细节决定成败。”李凌挥挥手。
二人领命,匆匆离去部署。
密室中重归寂静。李凌独自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寒冷的空气涌入。远处,狄道城依稀传来零星的爆竹声——那是尚不知情的百姓,还在依照旧俗辞旧迎新。
“山雨欲来风满楼……不,是山雨已至!”李凌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凝重,有警惕,但更多的,是一种面对巨大挑战时被激发出的昂扬斗志,“这位王皇太后,还有关东的诸侯们,这盘天下棋局,我李凌,便陪你们好好下一场!看最终,是谁能笑到最后!”
他深知,从这一刻起,北地郡将不再仅仅是一个边郡,而是正式卷入了一场争夺天下主导权的巨大漩涡之中。前途凶险,但也充满了无限可能。
正月初五,官方告丧的使者队伍,在数百名禁军护卫下,浩浩荡荡抵达狄道。靖王李凌亲率文武官员,缟素出迎,于北门外设香案,跪听诏书,涕泣尽哀,礼仪周全,无可挑剔。接待使者的宴席极尽隆重,馈赠丰厚,使者面对如此恭顺的靖王,原本可能存在的刁难之意,也消解了大半。然而,在宾客尽欢的表象之下,北地这部战争机器,正在以更高的效率,更隐蔽的方式,加速运转起来。一场关乎命运的大戏,已经开场。而主导北地方向的舵轮,牢牢握在目光深远的靖王李凌手中。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后少帝纪:“(后少帝)元年春正月,皇太后立帝,临朝称制。是时,北地靖王凌奉诏恭谨,边陲晏然。”
*家族史·始祖本纪:“后少帝元年正月,长安明诏至,王氏立幼主,临朝称制。凌公镇定,定策‘外示恭顺,内修甲兵,广布耳目,静观时变’。北地举哀遵制,礼接天使,实则加速战备,密切关注关东,乱世立身之基始固。”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新岁更迭,天象骤变,上帝明察秋毫,外顺内刚,圣域稳若泰山。”
*北地秘录·凌公应对新朝:“长安政变底定,吕氏专权,李凌从容定计,以恭顺为表,行自强之实,北地于乱局中独善其身,静待天时。”
(第三百四十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