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紧,”李凌看向高顺,“便是内紧。对外示弱,示静,但内部戒备,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森严!高顺将军,狄道城防,实行暗哨双岗,昼夜不息。对王勇部客军的监视,提升至最高级别,其营地方圆五里内,加派游动斥候。军中精锐,秘密集结待命,随时应对突发状况。粮仓、武库、王府、郡府等重点区域,防卫力量加倍!”
“臣等遵命!”三人齐声应道,感受到李凌指令中那股不容置疑的决绝。
命令迅速下达执行。北地郡这台精密的机器,仿佛瞬间进入了某种“假死”状态。通往东方的官道上,几乎不见驿马奔驰;郡府发出的公文锐减;狄道城门虽未关闭,但对出入人等的盘查严格到近乎苛刻;边境市集悄然关闭,商旅绝迹。而在内部,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在高层和军伍中弥漫。高顺的亲信将领们被告知提高警惕,暗地里摩拳擦掌;周勃则严令各曹署吏员恪尽职守,不得打探、传播任何消息;公孙阙的情报人员,则像幽灵一样,更加隐秘地活动着。
腊月二十三,小年。按照习俗,郡府应举行祭灶仪式,并开始准备除夕庆典。李凌下令,一切年节活动,照常举行,但规模从简,重在仪式,不事铺张。祭祀时,他亲自出席,神色肃穆,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言语中规中矩,让人挑不出错处。狄道城内,也依稀有了一些鞭炮声和炊烟,试图冲淡那过于凝重的气氛,但这份刻意营造的祥和,反而更透露出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
时间在煎熬中一天天过去。腊月二十八,一封用特殊渠道、以最快速度传递的密信,送到了公孙阙手中。信的内容极其简短,却字字千钧:“冰裂在即,恐在元日。”意思是,吕后驾崩的消息,恐怕隐瞒不到新年之后,随时可能爆发!
李凌阅信后,久久不语。他独自登上狄道城楼,任凭寒风扑面,极目远眺东方。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但他仿佛能听到,那来自千里之外长安城下的、地壳板块移动发出的隆隆巨响。
“该来的,终究要来。”他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蛰伏已毕,只待惊雷。”
北地的这个岁末,在极致的宁静与暗涌的躁动中,缓缓走向终点。当除夕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整个北地郡,如同一头蛰伏于雪原深处的猛兽,收敛了所有的声息,肌肉紧绷,感官放大到极致,静静地等待着,那一道必将划破长空、决定未来命运的惊天霹雳。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高后纪:“高后四年腊月,京师有变,北地靖王凌闭关自守,边郡寂然。”
*家族史·始祖本纪:“高后四年腊月,长安局势危如累卵,凌公定‘三绝一紧’之策:绝交通,绝妄动,绝流言,内紧防。北地外示隔绝休眠之态,内实高度戒备,静待巨变。岁末,得密报‘冰裂在即’,公知惊雷将至。”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高后四年腊月,京师大变将起,上帝行蛰伏策,绝外联,息内动,密布防。岁末得讯,知天时将至。”
*北地秘录·凌公岁末定策:“时局危殆,李凌令北地闭关,绝往来,息声迹,暗备非常。年终得讯,知长安大变在顷刻之间。”
(第二百八十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