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79章 吕后崩逝,暗流汹涌

第279章 吕后崩逝,暗流汹涌(1 / 2)

公元前194年汉高后四年农历十一月至十二月

北地的寒冬,已是万物肃杀。凛冽的朔风卷着雪沫,呼啸着掠过荒原,湟水早已冰封,天地间唯余一片苍茫的白。狄道城内,屋檐下悬挂着长长的冰棱,街道上的行人裹紧了厚厚的冬衣,行色匆匆。然而,在这极致的严寒与表面的静谧之下,靖王府的核心层,却因一则石破天惊的绝密消息,而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紧张与审慎的亢奋之中。吕后驾崩的消息,如同一声闷雷,在这冰封的世界里炸响,预示着维持了十数年的相对平衡已被彻底打破,一个充满巨大不确定性与机遇的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扑面而来。

十一月中,公孙阙通过那条最为隐秘、代价也最高的渠道,再次收到了来自长安的密报。这次的消息,比之前更加详尽,也更为惊心动魄:皇太后吕雉,确已于数日前在长乐宫溘然长逝。彼时,仅有吕产、吕禄、审食其等极少数的吕氏核心成员及绝对亲信在场。吕后临终前,是否有遗诏,遗诏内容为何,外界无人知晓。目前,以吕产、吕禄为首的吕氏集团,正以皇太后“静养”为名,严密封锁消息,秘不发丧。他们正紧急调动所能控制的南北两军力量,控制长安各要害门户,同时试图安抚、拉拢或压制朝中非吕氏的功臣列侯及刘氏宗亲,意图在正式公布消息前,稳定局势,确保权力顺利过渡到吕氏手中。然而,皇帝刘盈(虽为吕后所立,但成年后母子关系紧张)及其身边的一些侍从、以及如陈平、周勃(灌婴侯)等对吕氏专权早已不满的元老重臣,似乎也已察觉到异常,宫中暗流涌动,形势一触即发。

消息传回,李凌立即下令,召周勃、公孙阙、高顺三人,于王府最深处的密室进行紧急磋商。密室中,炭火盆发出噼啪的轻响,映照着四人无比凝重的面色。

“王爷,吕后驾崩,秘不发丧,此乃国丧!吕产等人行此险招,足见其内心惶恐,根基不稳!”公孙阙率先开口,语气急促而低沉,“然,其掌控京师兵马,若处置得当,短期内或可压制异动。关键在于,他们能否迅速推出一个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并得到多数朝臣的认可。”

周勃眉头紧锁,沉声道:“皇帝陛下已成年,虽未亲政,然名分在此。吕氏若行废立,便是谋逆,天下共击之。若其仍奉陛下,则大权旁落,必不甘心。且陛下身边,岂无忠贞之士?长安城内,此刻必是剑拔弩张!”

高顺握拳,眼中精光闪烁:“王爷,此乃天赐良机!朝廷中枢混乱,必无力顾及边陲。我北地当趁此良机,进一步巩固自身,甚至……可否有所作为?”他的意思,隐约指向了更大的自主性乃至更远的目标。

李凌静坐主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深邃如渊,仿佛要穿透这厚厚的墙壁,看清千里之外长安城内的刀光剑影。他深知,高顺所言,代表了乱世中武将最直接的反应。然而,他更清楚,此刻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顺将军之意,本王明白。”李凌缓缓开口,声音异常冷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定力,“然,愈是惊天变局,愈需沉心静气。吕后崩逝,固然是变机,但亦是巨大的风险漩涡。长安如今是虎狼之地,各方势力角逐,胜负未分。我北地远离中枢,信息滞后,若贸然行动,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长安的位置上。

“我等当下要务,绝非轻举妄动,而是要将‘冬藏待机’之策,执行到极致!”李凌斩钉截铁地说道,“其一,情报!子通先生,倾尽所有资源,不惜一切代价,我要知道长安每日的动向!吕氏如何布防?皇帝有何反应?陈平、周勃(灌婴侯)等重臣是何态度?各地诸侯王、郡守可有异动?消息务求快、准、细!此事,关乎我北地生死存亡!”

“阙明白!已启用所有备用渠道,日夜兼程传递消息!”公孙阙肃然应道。

“其二,内防!”李凌看向高顺,“北地军即刻起,进入最高战备状态!但对外,要表现得比以往更加‘松懈’。狄道城防,明松暗紧,增派暗哨,严密监控一切可疑人员,尤其是朔方王勇部的动向。边境巡逻照常,但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立即上报,绝不擅自行动。我要北地如同一只蜷缩的刺猬,看似无害,但谁若敢轻易触碰,必受重创!”

“末将遵命!定保北地铁桶一般,静候王爷钧旨!”高顺慨然领命。

“其三,维稳!”李凌转向周勃,“勃兄,郡内政务,一切照旧,甚至要刻意营造祥和气氛。吕后驾崩的消息,严格封锁,仅限于我等几人知晓。对下只称长安有大事发生,令各级官吏恪尽职守,安抚百姓,确保秋粮入库、冬储等事有条不紊。绝不可让恐慌情绪蔓延,内部稳定,是应对一切外变的基础!”

“臣遵命!必使北地内部,波澜不惊。”周勃郑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