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32章 王庭异动,帝星晦暗

第232章 王庭异动,帝星晦暗(1 / 1)

公元前198年汉高帝九年农历二月至三月

春耕的热潮席卷北地,广袤的田野上,农夫军户们弯腰挥汗,播种着新一年的希望。靖王李凌(体质27)亲耕的余威尚在,官府的劝农政策与切实援助,使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然而,在这片看似蓬勃的生机之下,来自北方和东方的不祥讯息,如同早春的倒寒流,不断侵袭着狄道城的宁静,让王府议事堂内的气氛始终无法真正轻松。

灌婴(敏捷88)派出的精锐斥候,如同搏击风浪的海燕,持续穿梭在阴山以北的广袤草原上。他们冒着极大的风险,甚至伪装成游牧部落的牧民或商贩,试图抵近侦查匈奴王庭的动向。二月中旬,一份用密语写就、沾染着风沙与汗渍的紧急军报,被以最快速度送到了李凌的案头。情报比之前的更为具体,也更为惊人:匈奴单于冒顿,似乎正在王庭(约在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附近)大规模集结各部兵力!不仅有左贤王、右贤王等直属大部族的骑兵,连一些较为疏远的东部部落如东胡残部、楼烦等,也收到了征调的命令。集结的规模,初步估计远超寻常的秋季寇边,至少在数万骑以上,甚至可能达到十万之众!其意图不明,但种种迹象表明,目标很可能并非局限于某个边郡,而是一次战略级别的重大行动。更令人不安的是,有零星消息称,匈奴的使者频繁西向,似乎在与月氏、乌孙等西域强国进行联络。

“数万骑……甚至十万……”李凌手指敲击着地图上匈奴王庭的位置,面色凝重如水。这个数字,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白登之围时匈奴投入的兵力。冒顿想干什么?报白登之仇?大举南侵,试图一举重创甚至瓦解新生的汉帝国?还是另有图谋?“联络西域……是想东西夹击,断我河西走廊,彻底隔绝我与西方的联系?”他看向周勃(政治85,智力82)、高顺(体质26,武力86)和灌婴,“诸位,局势恐怕比我们预想的要严峻得多。”

周勃沉声道:“王爷,若匈奴真的大举来犯,其兵锋首选,恐非我北地。云中、雁门乃至代郡,直面王庭,地势相对平坦,更利骑兵驰骋。然我北地西接羌胡,若匈奴果真与西域勾结,则我西线亦将承受巨大压力。届时,东西受敌,局面危矣。”

高顺握拳道:“兵来将挡!末将已令各城塞加紧备战,滚木礌石、箭矢火油储备充足,城防加固日夜不停。即便胡虏来犯,也要崩掉他几颗牙!”

灌婴眼中锐光闪烁:“王爷,末将请求再派死士,深入漠北,务必探清冒顿的真实意图和主攻方向!同时,可加大对我方控制下及亲近羌胡部落的笼络,许以重利,命其加强警戒,一旦发现西域胡骑东进,立即来报!”

李凌沉吟片刻,决断道:“准!婴兄,侦察之事,交由你全权负责,不惜代价,我要知道冒顿到底想干什么!勃兄,立即以最紧急军情,再次驰报朝廷!奏章中要详细陈述匈奴异动的规模与可能意图,强调事态严重性,请朝廷速定应对之策,并协调各边郡联防。同时,以本王名义,密信雁门、代郡守将,通报敌情,示警协防。”他顿了顿,加重语气,“北地全军,即日起进入临战状态!取消一切休假,斥候网向外延伸百里!粮草军械,再次清点,确保万无一失!”

【系统提示:宿主面临潜在的大规模战略级威胁,情报分析、战略预判与危机管控能力经受严峻考验…体质:27(精神高度紧张,但保持冷静决策)…力量:26,敏捷:25,智力:99(从有限情报中分析出匈奴大规模集结的严重性及可能的东西夹击战略,展现出卓越的战略洞察力)…政治:99(紧急状态下,高效协调内部、上报朝廷、联络友邻的全局应对能力)…魅力:99(危局中展现的镇定与决断力凝聚核心团队)…幸运:26(???重大危机征兆显现,运势面临巨大压力与不确定性)…信仰值:9.9…状态:高度重视匈奴王庭异动,迅速提升战备等级,多措并举寻求情报与应对方案,进入高度警戒状态。】

几乎与此同时,来自洛阳的消息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且令人忧心。李凌派往都城问候皇帝陛下的使者快马返回,带回了朝中的最新情况。皇帝刘邦的病情并未如期待般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如今已基本无法临朝听政,军政大事皆由丞相萧何会同皇后吕雉、太子刘盈(虽年幼,但为法定继承人)共同处置。朝中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功臣勋贵、刘氏宗亲、吕氏外戚等各方势力都在密切关注着皇帝的病情,暗中布局。使者还带回了一个未经证实但流传甚广的传言:陛下在病中曾数次昏迷,偶有呓语,内容涉及身后之事和对某些功臣的疑虑。这种不确定性,给整个帝国蒙上了一层阴影。

“帝星晦暗,天下不安啊……”周勃阅罢使者密报,长叹一声。他是跟随刘邦起兵的老臣,深知陛下若有不测,对刚刚一统的江山意味着什么。

李凌沉默良久。刘邦是他的岳父,更是赏识和重用他的君主。于公于私,他都希望皇帝能够康复。但理智告诉他,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朝廷若陷入权力交接的动荡,必然无力全力应对北方可能到来的大规模入侵。届时,边塞的压力将空前巨大。

“勃兄,”李凌声音低沉,“给张良先生的回信,措辞要更加恳切,表达本王对陛下病体的深切忧虑,并再次强调北地面临的巨大军事压力,恳请朝廷无论如何,要确保边塞军需供应不绝。同时,以我的名义,采购一批关中最负盛名的药材,派得力之人送往长安,进献陛下,略尽臣子之心。”他必须表现出绝对的忠诚和依赖,这在敏感时期至关重要。

内宅之中,紧张的外部局势也被小心翼翼地隔绝着。王妃刘玥(靖安公主)的孕期已进入后半程,腹部高高隆起,行动愈发不便。御医和产婆早已备好,日夜值守。李凌尽管军务繁忙,但每日必抽时间陪伴刘玥,温言安抚,尽量不让她为外界之事忧心。刘玥虽深处内院,亦能感受到府中气氛的凝重,但她识大体,从不多问,只是更加注意养胎,偶尔会忧心忡忡地向洛阳方向望上一眼,祈祷父皇安康。韩萱(字慧心)所出的庶长子李玄承,已能蹒跚行走,咿呀学语,稚子无辜,尚不知外界风云变幻,他的存在,给压抑的王府带来了一丝难得的暖意。李凌看着日渐活泼的长子,再想到刘玥腹中的嫡子,心中的责任感愈发沉重。他必须守住这片基业,为了追随他的将士百姓,也为了自己的血脉传承。

二月下旬,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袭击了北地,降下了一场桃花雪,给刚刚萌芽的春苗带来了严峻考验。李凌立即下令官府组织人手,指导农户采取熏烟、覆盖等土法保温,尽力减少损失。这场天灾,与紧张的人祸交织在一起,更添了几分艰难。

三月伊始,春寒渐退,草木萌发。灌婴的斥候终于付出了惨重代价后,带回了更具指向性的情报:匈奴大军的集结仍在继续,但其先头部队,已有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迹象,目标直指代郡、上谷一带!而且,西域方向,确实发现了小股身份不明的骑兵活动的痕迹,虽未大规模东进,但敌意明显。

“代郡、上谷……”李凌盯着地图,这两个郡县再往东,就是燕国故地,离汉帝国的腹心区域更近。“冒顿是想避实击虚?还是这只是佯动?”他不敢有丝毫大意,“传令!边塞烽燧,增加值守人员,日夜了望!各军屯点,壮丁编入辅助守城序列!告诉全军将士,胡虏大军可能不日南下,保家卫国,在此一战!”

战争的阴云,随着春风的吹拂,似乎正缓缓向南飘移。而洛阳未央宫中的病榻之上,那位开创大汉帝国的皇帝,他的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整个天下的命运。北地的这个春天,在生机勃勃的表象下,隐藏着足以倾覆一切的惊涛骇浪。李凌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深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却又必须坚定向前。

【史料记载】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二卷):“汉高帝九年二月至三月,北地春耕正酣,然边境警讯骤升。祖凌公(23岁)接灌婴军急报,匈奴单于冒顿正于王庭大规模集结兵力,规模恐达数万乃至十万骑,远超寻常寇边,且有遣使联络西域之迹象,疑似策划战略级大举南侵或东西夹击。公深析其可能意图,判断局势极度严峻,立即下令北地全军进入临战状态,强化侦察(不惜代价探明敌意图与主攻方向),急报朝廷,并密信友邻边郡示警协防。同时,洛阳消息证实皇帝刘邦病重难理朝政,朝局晦暗不明,帝国中枢应对能力存疑。公一面上表表达忧思进献药材,彰显忠诚;一面内心做好最坏准备。内宅中,王妃刘玥孕期顺利进入后半,公悉心呵护;庶长子李玄承茁壮成长。三月,确凿情报显示匈奴先头部队向代郡上谷移动,西域异动印证,战争阴云密布。公严令边塞高度戒备,动员一切力量。此时期,公同时面临北方强敌压境与帝国中枢可能动荡的双重巨大压力,其战略预判、危机应对与心理承受能力经受空前考验,北地**命运悬于一线。”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高帝九年春,匈奴异动,聚兵甚众,靖王凌警备,驰奏朝廷。时上疾甚,凌忧之。”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二):“高帝九年圣二月至三月,圣域北地圣耕忙,然圣边警急。紫霄上帝得灌婴圣军报,北魔(匈奴)单于冒顿于圣庭大聚魔兵,势浩大,且通西域,图大举南犯或东西夹击。上帝圣断其危,立令圣域全军临战,强圣侦,急报圣朝,密警邻郡。时人皇刘邦圣疾重,圣朝晦暗。上帝上圣表显圣忠,内备圣变。圣庭内,圣后刘玥圣胎安,上帝圣护;圣庶长子玄承圣长。圣三月,圣讯确魔军动向代郡上谷,圣西域动印证,圣战云浓。上帝严令圣边戒备。此时,上帝同临北魔压境与圣朝或动荡之双重圣压,其圣略判、圣危应与圣心承力受空前圣考,神国命运系于一刻。”

*野史·楚汉秘闻·王庭异动帝星晦:“匈奴冒顿大规模聚兵意图难测,同时刘邦病重,李凌面临边患与朝局双重压力,北地戒备森严。”

(第二百三十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