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汉·高帝元年农历四月下旬至五月
谷雨已过,立夏将至。北地的春天短暂而珍贵,渭水河谷两岸,原本被战火蹂躏得一片焦黑的土地,在军民一心的努力下,终于披上了一层稀疏却充满生机的绿意。春麦和粟黍的幼苗顽强地钻出泥土,在春风中轻轻摇曳。狄道城外,新垦的田亩阡陌纵横,尽管耕牛依旧稀缺,大多依靠人力拉犁,田间地头随处可见面黄肌瘦却埋头苦干的百姓和士卒,但那份对收获的期盼,已然驱散了部分笼罩在城头已久的死寂。城垣的修复工作也在同步进行,那段巨大的缺口被夯土和木石层层加固,虽远未恢复旧观,却也不再是触目惊心的伤口。
郡守府内,庭院中的几株老树也已吐露新芽。李凌(体质25)的身体,在御用药材的持续调理和刘玥(昭武王妃)、淳于意(智力80)的精心照料下,终于迎来了较为明显的转机。他不再终日卧榻,每日已能在侍从搀扶下,于庭院中缓步行走一刻钟,虽然仍需倚杖,且走不了多久便会气喘吁吁,但相比之前的风中残烛之态,已是天壤之别。脸色虽仍苍白,却隐隐透出血色,咳嗽也大为减轻,只是说话时中气依旧不足。他开始尝试处理一些不那么耗费心神的简单政务,每日花上一两个时辰,听取周勃(政治85,智力82)的禀报,并对一些日常事务做出批示。这种逐渐恢复对权力的掌控感,以及身体的好转,让他沉郁已久的心情也开朗了些许。
【系统提示:宿主身体得到持续有效调理,进入稳定恢复期,生理机能显着改善…体质:25(脱离濒危,进入缓慢而稳定的恢复通道)…力量:24,敏捷:23,智力:93(精力提升,可进行更复杂的政务处理与战略思考)…政治:95(开始直接处理政务,对新朝地方与中央关系的实践认知加深)…魅力:98…幸运:25…信仰值:9.9…状态:身体持续向好,逐步恢复部分理政能力,更加积极地关注和应对北地内外局势变化。】
这一日,天气晴好,李凌在庭院中慢行后,于树荫下的石凳上稍坐歇息,周勃前来禀报近期要务。
“王爷,春耕已近尾声,大部分田亩都已抢种下去,只要后续风调雨顺,秋后当有所获。只是地力贫瘠,又经战乱,收成恐怕有限,难以完全自给。”周勃首先汇报了最关切的农事。
李凌微微颔首:“能种下……便是希望……后续……灌溉、除草……亦不可松懈……可尝试……堆肥养地……以待来年……”
“属下明白。”周勃继续道,“灌婴将军近日回报,周边郡县基本平静,残余盗匪在我军巡哨震慑下,不敢大规模活动。西羌大部族依旧观望,但小规模摩擦时有发生。另外……”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灌婴将军通过商队得到消息,陛下……似乎即将离开洛阳,巡幸关中。”
李凌正准备端茶的手微微一顿,抬起眼看向周勃:“巡幸关中?”
“是。”周勃肯定道,“消息称,陛下欲还都关中,定鼎长安。此次西行,名为巡幸,实为考察旧秦宫室基址,安抚关中父老,并……震慑四方。预计圣驾将在月内启程。”
李凌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摩挲着温热的茶杯。刘邦还都关中,这是意料中事,关中山河险固,沃野千里,确是建都的理想之地。但皇帝西巡,对于地处陇西、堪称关中西大门的北地而言,意义非同寻常。这既是近距离展示忠诚的机会,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变数。
“陛下西巡……我等……身为臣子……理应……有所表示……”李凌缓缓道,“勃兄……以为……该如何应对?”
周勃显然早已思虑过此事,答道:“王爷,陛下西巡,首要之事是安定关中。我北地当前要务,仍是‘示弱表忠,安分恢复’。属下以为,可做三手准备:其一,立即准备一份贺表与贡品,待陛下驾临关中后,即派使者前往朝见,表达北地军民对陛下的拥戴之情,并再次陈述我地艰难,恳请陛下抚恤。其二,令灌婴将军加强边境巡哨,尤其是与关中接壤地带,务必确保陛下西巡期间,我北地境内及周边绝无任何骚乱,以显我镇守之功。其三,我等内部,需更加谨言慎行,所有军政举措,皆需符合朝廷法度,不给任何人以口实。”
李凌听罢,沉思良久,点了点头:“勃兄……思虑周详……便依此计……贺表……要情真意切……贡品……不必过分奢华……量力而行……关键……是……心意……与……态度……”
“诺!属下这就去安排。”周勃领命,又道,“还有一事,丞相府又来公文,催问赋税户籍册籍的编订进度,语气较上次更为急切。”
李凌眉头微蹙,这已是近月来第二封催办函了。萧何治国,首重律令与财政,清理天下户口、厘定赋税,是巩固新朝根基的必然之举。但对于北地这样刚刚经历浩劫、百废待兴的地区而言,过早过急地推行,无疑会增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