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3年汉·汉王五年\/西楚·霸王五年农历二月十四至十六
李凌苏醒亲政的消息,如同在狄道城上空升起了一面无形的王旗,虽未张扬,却无时无刻不在宣告着权力的回归。城内惶惶的人心逐渐安定,残存的秩序在周勃的全力执行下得以艰难维持。然而,这份来之不易的稳定之下,两股截然不同的力量正在加速碰撞、较量。
郡守府行辕俨然已成为狄道城新的心脏。李凌恢复的势头良好,已能长时间保持清醒,每日花费数个时辰处理军政要务。他的脸色依旧苍白,声音也因中气不足而显得低沉,但那双眼睛却锐利如鹰隼,思维清晰敏捷,每每下达的指令都精准地切中要害。
这一日,周勃呈上一份关于清理兵变后废墟、集中处置尸骸以防疫病的章程。李凌仔细阅罢,沉吟片刻,提笔在竹简上添了一行字:“着程纬、吕释之二人,协理此事,督管民夫,登记造册,每日呈报进度。”
周勃先是一愣,随即了然。王爷此举,看似分权,实则是要将程吕二人置于明处,以繁琐事务牵绊其精力,并借每日呈报之机,近距离观察其动向。这是阳谋,程纬和吕释之即便心知肚明,也无法推脱。
果然,命令下达后,程纬和吕释之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让他们这等身份的朝廷大员去督管掩埋尸骸、清理废墟的杂役,无异于一种羞辱。但王爷以“体恤民力、二位乃朝廷栋梁,当为表率”为由,他们只能捏着鼻子领命。于是,在初春的寒风中,两位昔日养尊处优的钦使,不得不每日出现在残垣断壁和尸骸遍地的现场,忍受着刺鼻的气味和底层官吏、民夫异样的目光,其心中的怨毒与焦躁可想而知。
李凌并未就此罢手。他随后又下令,以“王爷静养,需绝对安全”为由,进一步缩减程吕二人随行护卫的活动范围,并将他们官舍周围的警戒,明为保护,实为监视,换上了周勃最可靠的亲兵。任何出入人员,皆需严格盘查。这道命令,彻底将程纬和吕释之孤立起来,切断了他们与外界的大部分联系。
面对李凌步步紧逼的压制,程纬和吕释之在最初的愤怒与恐慌后,反而被逼出了一股破釜沉舟的狠劲。他们深知,时间不在自己这边,一旦李凌身体进一步恢复,彻底掌控局面,等待他们的绝不会是好下场。
“不能再等了!”官舍内,程纬压低了声音,眼中布满血丝,“李凌这是要温水煮青蛙,将你我困死在此地!必须尽快动手!”
吕释之咬牙道:“可是……如今你我形同囚徒,如何能将消息递出去?又如何能确保匈奴准时发动?”
程纬阴冷一笑:“别忘了,我们是朝廷钦使,总有光明正大与外联系的渠道。奏报军情、请求粮秣,这些理由他李凌总不能完全禁止。至于匈奴那边……”他顿了顿,声音更低,“我早年曾在边郡为吏,识得一些游走于胡汉之间的‘朋友’。其中一人,如今就在狄道城内,伪装成皮货商人。此人贪财,且与休屠王部下一个千骑长有旧。或许……可以一用。”
吕释之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随即担忧道:“此事风险极大,若被周勃的人察觉……”
“富贵险中求!”程纬断然道,“如今已是箭在弦上。我们必须赌一把!你设法吸引周勃眼线的注意,我亲自去寻那人。只需将狄道虚实、尤其是李凌虽醒却极度虚弱、城内粮尽兵疲的状况透露出去,休屠王绝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两人议定,便开始分头行动。吕释之故意在督工现场与周勃派来的小吏发生争执,引来不少关注。而程纬则利用这个空隙,借口身体不适需回官舍取药,摆脱了监视,悄然绕道前往城南一处较为混乱的区域,找到了那个名叫“老胡”的皮货商人。
在一间堆满生皮、气味熏人的小屋内,程纬许以重金,并暗示事成之后还有朝廷封赏,终于说动了这个亡命之徒。老胡常年行走边塞,精通胡语,且确实与休屠王部下有联系。他答应设法将消息送出城。
然而,程纬并不知道,他自以为隐秘的行动,并未完全逃过周勃布下的天罗地网。就在他与老胡密谈之时,不远处一个看似蜷缩在墙角取暖的乞丐,微微抬起了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
消息很快传到了周勃耳中。周勃立刻秘密求见李凌。
“王爷,程纬果然狗急跳墙了。”周勃将眼线所见低声禀报,“他私下接触了一个可疑的皮货商人,恐欲通敌!”
李凌靠坐在榻上,闻言并未露出惊讶之色,只是眼神更冷了几分。他沉吟片刻,问道:“可知他们具体谈了些什么?那商人底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