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大清孤臣 > 第10章 账海寻踪现端倪

第10章 账海寻踪现端倪(1 / 2)

广储司被宫中侍卫连夜封禁的消息,在皑皑白雪覆盖的紫禁城中,将冰冷混沌的水面之下激起层层暗涌。

各府耳目闻风而动,却又在康熙毫不掩饰的雷霆手段下无不噤若寒蝉。

乾东五所内,烛火通明,人影摇曳。

十六阿哥胤禄斜坐在书案后,紫檀木桌面之上,那幅《寒梅图》依然躺在原处,墨色黯淡,花蕊仍未点上。

御前侍卫持旨查封,动作如此迅捷,远超旁人的预料。

此种携带雷霆之势的手段,彰显出绝非寻常的清查,更像是一场谋定而动的定点清除,意在第一时间掐断一些伸向江南账册的手。

这其中,应该也包括他老十六胤禄!

“主子,”王喜惴惴不安地进来,脸上带着庆幸与后怕,“幸好咱们动作快了一步,赵副总管赶在宫门落钥前,把抄录的东西夹带了出来。”

王喜边说边从怀中取出几页折叠整齐的桑皮纸,双手奉于胤禄面前。

胤禄接过,并未立即展开,只问:“赵安人呢?”

“回主子,他交了东西便回去了,说是要守着广储司,免得惹人怀疑。”

王喜躬身向前,小声回禀道:“他还带话,说查封令是梁九功公公亲自带着粘杆处的人来的,只封存了江南清吏司近五年的账册副本,尤其是涉及丝绸、盐引兑付的部分,别的都没动。”

梁九功!粘杆处!

胤禄手执茶盏,茶盖轻抿茶叶,浅呷了一口。

康熙动用的是最信任的内监和登基时便开始经营的力量,其决心不言而喻。

且目标明确,直指江南钱粮与盐务。

胤禄展开赵安抄录的那几页纸张,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数字与简略的货品名称,墨迹尚新,显然是匆忙抄录的。

上面写的是近三年来,内务府接收江南三织造(江宁、苏州、杭州)上贡缎匹的品类与数量明细。

烛光明暗之下,映着胤禄的脸颊,显出与年龄极为不符的深沉,蹙眉圆眼扫过一行行数据。

起初胤禄并未发现异样,苏杭锦缎、江宁云锦,进贡数目虽有浮动,大抵符合年份特征。

然而当胤禄看到康熙五十年冬,也就是现在太子二次被废风波前夕的记录时,翻动账册的手指顿住。

“王喜,”胤禄头眼未动,直泠泠的问道,“今岁冬,苏州织造进贡的金线万字不断头的妆花缎,额定多少匹?”

王喜虽不明所以,但记性极佳,立刻回道:“回主子,奴才记得是六十匹,这是定例。”

胤禄将手中纸页推到王喜面前:“账上记的,是一百二十匹。”

王喜凑近一看,仰头盯着胤禄,倒吸一口冷气:“这······这怎么会?额定的两倍!而且,奴才从未在内库见过多出的六十匹!用不用让赵副总管再核验一下?!”

胤禄手一挥,急道:“不用!此事不可让他知道!”

说着胤禄手指向下移动,又点出几处:

“你看,同期,江宁织造的海水江崖的纹缎,杭州织造的百子嬉春罗,进贡数目皆比额定多出五到七成。时间,都集中在去岁十月到今年正月。”

那正是托合齐会饮案发之时,太子党风雨飘摇,各方势力暗中角力最为激烈的时期!

多出来的贡品去了哪里呢?绝无可能会凭空消失。

要么是账目虚报,贪墨了银钱;要么······就是这些多出的,价值不菲的顶级御用缎匹,通过见不得光的种种渠道,流向了不该去的地方,成为了政治活动的资本。

“主子,您的意思是······”王喜没有想到会攀扯出这么大的事情,声音不由得发颤。

“有人借着内务府的渠道,在掏空江南,填补自己的窟窿,或者······养着自己的党羽。”

胤禄清醒的分析着账目下的污秽,手掌攥的更紧:“而且手脚做的不算干净,至少在这份内部流转的底账上,留下了些许痕迹。”

赵安能接触到并抄录出来的这些账册,并非最终上报户部或御前的奏销黄册,而是广储司内部核验、留底的副账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