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众人各自收拾物品准备离开。会议室里略显嘈杂,充斥着椅子的挪动声和低语。林墨将摊开的图纸仔细卷好,正准备放入帆布包,张思远和陈敏互相看了一眼,似乎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并肩走了过来。
“林墨同志,”张思远开口,语气比会议上缓和了不少,但仍带着一丝学院派的矜持,“有件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林墨停下动作,抬头看向他们,神色平静:“请讲。”
陈敏接过话头,脸上努力挤出一丝算是友好的笑容:“是我们中央美院工艺美术系的一位老师,吴教授。他一直在关注国内有突破性的设计案例,对你在广交会上成功的‘东方韵律’和‘经纬系列’非常欣赏。”
“他觉得你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将传统元素与现代需求结合的方式,对低年级的学生很有启发。所以……吴教授想邀请你,方便的时候,能否来美院做一次小范围的分享?跟学弟学妹们聊聊你的设计思路和实战经验。”
这个邀请有些出乎林墨的意料。他与张、陈二人在设计理念上存在明显分歧,对方却代表学院发出邀请,这其中或许有缓和关系、学术交流的意味,也可能仅仅是那位吴教授惜才。
林墨略一沉吟,没有立刻答应,而是采用了最稳妥的回答:“感谢吴教授的看重和二位传达。不过,我现在的主要身份还是水木大学的学生,课业任务不轻。”
“外出讲座这类活动,需要先向我的班主任和系里请示,得到批准后才能安排。等我回学校汇报后,再给二位确切答复,可以吗?”
他的回答合情合理,既表达了尊重,也守住了学生的本分,没有因为对方的邀请而显得得意或急切。
张思远点点头:“理解,理解。那我们就等你的消息。吴教授是真心希望能促成这次交流。”陈敏也补充道:“是啊,机会难得。”话语间,之前会议上针锋相对的火药味淡去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基于学术层面的、略显客套的互动。
“好,我会尽快请示。”林墨点点头,目送他们离开,心里盘算着这件事的利弊。去美院交流,或许能接触到不同的思想,但也可能卷入不必要的学术圈子纷争,需要谨慎对待。
林墨回到水木大学,已是下午。他先去了趟教室,找同学补上了下午错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笔记。刚把笔记整理好,班主任吴老师就出现在教室门口,朝他招了招手。
“林墨,来得正好。系主任梁先生要见你,现在方便的话,跟我去一趟系主任办公室。”吴老师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林墨心下一动,立刻联想到之前刘副主任提到的关于梁先生藏书阁的事情。他连忙应道:“方便的,吴老师。”
跟随吴老师来到系主任办公室门外,吴老师轻轻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温和而清晰的声音:“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