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风波与斡旋(1 / 2)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林墨拖着略显疲惫却满足的身躯从龙成厂下班回来。西厢房改造工程进展神速,阁楼和隐藏楼梯已基本安装到位,这多亏了陈枋安的倾力相助和那些“神器”工具。他习惯性地先走向堆放在窗根下、用油布苫盖的榉木边角料区,准备清点一下,为明天开始制作床柜一体的内部构件做准备。

然而,刚一掀开油布,林墨的眉头就微微蹙了起来。他清晰地记得,昨天收工时特意将几块形状规整、适合做抽屉侧板和柜门框架的厚料放在了最上面,现在却不见了踪影。他又仔细翻了翻,发现不仅那几块好料没了,其他零碎小料也明显少了一小堆。

“妈,”林墨走进屋,问道,“下午有人来动过窗根底下那些木头吗?”

程秀英从房间探出头:“没有啊,我昨晚夜班,中午睡醒后一下午都在家收拾东西,没见外人来。倒是下午中院老李家媳妇、前院老王家的孙子,还有后院的几个孩子在这附近玩闹过一阵。”林贤也摇摇头表示没注意。

林墨心里明白了八九分。这些榉木边角料,在他眼里是宝贝,但在寻常人家看来,也就是些烧火都比柴煤经烧的好木料,或者是能给家里小板凳加个楔子、给孩子削个木枪的材料。肯定是院里某些贪小便宜的妇人,或者是不懂事的孩子,顺手牵羊拿走了。大块的料他们不敢动,动静太大,目标也明显,这些“不起眼”的边角料,就成了目标。

他沉吟片刻,没有声张,也没有立刻去挨家询问。那样做不仅效率低,容易打草惊蛇,更会激化矛盾,弄得鸡飞狗跳。他想到了前院的管事大爷——闫埠贵。这位三大爷虽然算计,但也最好面子,由他出面敲边鼓,比自己直接下场要合适得多。

晚饭后,林墨拎着半包做诱饵剩下的炒南瓜子,敲开了闫埠贵家的门。

“三大爷,吃了么?有点事想麻烦您。”林墨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无奈和客气。

闫埠贵正就着咸菜丝喝棒子面粥,看到林墨手里的瓜子,眼睛一亮,连忙招呼:“是林墨啊,快进来坐!啥麻烦不麻烦的,院里的事就是我份内的事!”

林墨坐下,将瓜子放在桌上,叹了口气:“三大爷,是这么回事。我窗根底下堆的那些盖房子的木头边角料,这两天好像少了一些。我寻思着,可能是院里谁家临时急用,拿去应个急,或者孩子们不懂事,拿着玩了。”

闫埠贵推了推眼镜,心里跟明镜似的,面上却故作惊讶:“有这事?哎哟,那可不行!那都是你好不容易弄来的好料!虽然说是边角,可你那活计精细,说不定哪块就能派上大用场呢!”

“是啊,”林墨顺势接话,“那些小料,我自己后续做抽屉、小柜门什么的还能用上。大料没人动,估计也搬不走。我就想,劳烦您明儿个方便的时候,跟院里大伙儿言语一声。谁家要是拿了,明天我上班后,悄悄给送回来就行,就搁原处,我绝不追究。都是邻里邻居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为这点小事伤和气不值当。”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诚恳:“另外也跟大家说一声,我这工作台也搭好了。以后谁家凳子腿松了、柜门掉了、箱子盖裂了这种小修小补的活儿,只要我晚上在家有空,尽管拿过来,我顺手就帮着拾掇了,不要钱。都是举手之劳,也省得大家为点小木头疙瘩费心。”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点明了事由,给了对方台阶下;又许以好处,展现了邻里互助的姿态;最后还隐隐点出——真要需要木料修东西,直接找我就行,何必偷偷摸摸?

闫埠贵听得连连点头,心里飞快盘算:林墨这事处理得漂亮!既保全了偷拿东西人的脸面,又显出了他大气会做人,还给自己这个三大爷找了由头去“主持公道”,更能落个“促进邻里互助”的美名。这半包瓜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