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账本当盾,炊饼作枪(2 / 2)

西门庆脸色一变,立刻换上笑脸:“知县大人明察,都是误会!我与武大郎是朋友,来买几个饼罢了。”

“朋友?”潘金莲适时开口,把武大郎怀里的账册抽出来,递给知县,“大人请看,这是西门大官人‘买’饼的账,有日期有数量,就是没给钱。”

知县翻看账册,越看眉头皱得越紧。上面不仅记着欠账,还有街坊的签字作证,甚至连狗剩推倒摊子时,谁看见了、谁拉架了,都写得明明白白。

“西门庆,”知县合上账册,语气严厉,“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何话可说?跟我回县衙一趟!”

西门庆还想争辩,却被官兵按住。他恶狠狠地瞪着潘金莲:“你给我等着!”

“随时恭候。”潘金莲毫不示弱地回视,心里却松了口气——她早料到西门庆会报复,昨晚特意去李木匠家,请了他当差的侄子帮忙,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

等官兵押着西门庆离开,街坊们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张屠户竖起大拇指:“潘娘子,你这脑子,比七巧玲珑心还厉害!”

武大郎走到她身边,手还在抖,却执拗地把她往身后拉:“以后……让俺挡着。”

潘金莲看着他后背,宽厚虽不宽厚,却挺得笔直,忍不住笑了,从后面抱住他:“知道你护着我,但咱是夫妻,得一起挡着,不是吗?”

武大郎的背僵了僵,然后慢慢放松下来,声音闷闷的:“嗯。”

收摊回家时,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潘金莲哼着现代的小调,脚步轻快。武大郎突然说:“媳妇,俺想学认字。”

潘金莲愣了一下:“咋突然想学了?”

“俺想自己记账,”他低头踢着小石子,声音带着点不好意思,“不想总让你出头。”

潘金莲心里像被热饼烫了下,暖烘烘的。她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他:“好啊,从明天起,我教你。先教你写‘武’,再教你写‘潘’,最后教你写‘家’。”

“家”字刚出口,武大郎猛地抬头,眼睛亮得惊人,重重地点了点头:“嗯!”

晚饭是梅干菜扣肉饺子,热气腾腾的一大锅。潘金莲擀皮,武大郎包馅,他包的饺子歪歪扭扭,像群小胖猪,逗得她直笑。

“笑啥,”武大郎不服气,“能吃就行。”

“是是是,”潘金莲夹起一个放进他碗里,“我们大郎包的饺子,比谁的都香。”

武大郎咧着嘴笑,低头咬了一大口,汤汁溅了满脸。潘金莲伸手给他擦,指尖碰到他的脸颊,两人都顿了一下,空气里突然多了点甜丝丝的味道,比饺子还暖。

夜里,潘金莲趴在桌上,借着油灯给账册补画插画——给西门庆的头像画了对小尖角,给武大郎画了个举着擀面杖的小人,威风凛凛。

武大郎凑过来看,指着画里的小人:“这是俺?”

“嗯,”潘金莲点头,“以后谁敢欺负咱,你就这么举着擀面杖,喊一声‘俺媳妇是好人’,保管他们吓跑。”

武大郎没说话,只是默默地给油灯添了点油,让光更亮了些。他看着她低头画画的样子,睫毛在眼下投出浅浅的阴影,心里突然觉得,以前那些被人嘲笑的日子,好像都是为了等她来,等她把这漏风的破屋,变成一个真正的家。

第二天一早,潘金莲刚教武大郎写了个“武”字,县衙就派人来了,说西门庆认了罪,不仅还了欠账,赔了摊子钱,还被知县罚了款。

“太好了!”武大郎把刚学会写的“武”字举给来人看,像个献宝的孩子。

来人笑着夸:“大郎好福气,娶了这么个能干的媳妇。”

潘金莲笑着谢过,回头看见武大郎正盯着那个“武”字傻笑,突然觉得,日子就像这字,一笔一划,虽不完美,却越写越扎实,越写越有盼头。

她转身进了灶房,开始和面。今天要做新口味——红糖桂花饼,甜丝丝的,像极了此刻的心情。武大郎跟进来,笨手笨脚地想帮忙,却差点把糖罐碰倒。

“去去去,”潘金莲笑着把他推出去,“把你的‘武’字再写十遍,晚上我检查。”

武大郎乖乖地去写字了,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身上,也照在案板上发酵的面团上,一切都在悄悄膨胀、生长,像极了他们正在过的日子,朴素,却充满了向上的力气。

(本章约5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