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布素将军,如今朝廷确实资金匮乏,这一点您也是心知肚明的。不知可否给朝廷三五年的时间来筹措资金呢?而且在这三五年内,朝廷也不再征收税粮,以缓解百姓的负担。”
纳兰性德虽然对军事和财政方面并非精通,但他却有着过人的勇气和直言不讳的性格。
作为康熙皇帝最为宠爱的才子之一,同时也是权臣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的提议自然引起了康熙的高度关注。
康熙对纳兰性德的大胆建议深感赞赏,他认为这不仅展现了纳兰性德的果敢和担当,更为解决当前的困境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萨布素,依纳兰性德所言,此举是否妥当?”康熙面带疑虑地问道。
萨布素眼见着连一分钱都难以讨要回来,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无奈,他重重地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事已至此,也别无他法了。恳请皇上今日降下圣旨,免去大东北这几年的税粮吧。”
康熙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轻声说道:“萨布素啊,朕对你甚是欣赏。”
说罢,他转头看向一旁的陈廷敬,吩咐道:“陈爱卿,立刻草拟圣旨,交于萨布素将军。”
陈廷敬闻命,赶忙应道:“微臣领旨!”
随即,他在这露天野外迅速地支起一张桌子,铺开纸笔,开始草拟圣旨。
不多时,陈廷敬便将草拟好的圣旨呈到康熙面前。
康熙仔细审阅后,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取出玉玺,郑重地盖上玺印。
待一切就绪,康熙将盖好玺印的圣旨亲手交给萨布素,语重心长地说道:“今日朕就暂居吉林衙门,你们速速去安排明日的阅兵事宜吧。”
萨布素和巴海齐声应道:“臣等遵命!”
领命后,二人便转身离去,着手安排明日的阅兵事宜。
实际上,康熙之所以如此匆忙地赶到吉林,是因为他必须要在十月来临之前抵达这里,也就是在江面完全冻结之前。
尽管现在才九月,但每天清晨,江边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冰层。
再过一个月,无论是水上战舰还是其他船只,都会被冰层牢牢地冻在江里。
当萨布素和巴海离开后,高士奇好奇地问道:“皇上,吉林也有水师,那么这东北的水师和东南的水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康熙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回答道:“呵呵……东北水师驻扎在松花江上,而且只能在江畔活动,战船数量仅有四十艘。虽然水师人数不少,但与东南水师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啊。”
陈廷敬似乎没有察觉到康熙的情绪变化,接着说道:“吉林水师能够自给自足,朝廷只需提供军饷就可以了,而……”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就突然看到康熙的脸色逐渐变得阴沉起来。
陈廷敬见状,连忙闭上了嘴巴,不敢再继续说下去。
原来这吉林水师,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顺治十八年,也就是康熙皇帝登基的那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