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接连震惊 分歧(1 / 2)

王世杰侧身让开,露出设备旁的参数面板,上面跳动的“套刻精度±0.微米”的标注时,他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撼:“你们连机械臂的动态补偿都搞定了?这可是多重曝光的核心难点,国外厂商花了三年才突破这个瓶颈!”

“是楚总提供的技术框架,恒川机械来人调试的。”王世杰语气带着几分自豪,“现在传送臂每完成一次曝光定位,系统都会自动校准机械误差,比人工调试精准多了。”

沈院士顺着王世杰的指引看向设备后方,那里堆放着几叠厚厚的测试报告,封面上“45n存储芯片电学性能测试”的标题格外刺眼。

他随手抽出一份,快速翻到核心参数页。“数据存取速度120b\/s”、“静态功耗5微安”、“循环寿命10万次”,每一项指标都追上了国际主流45n存储芯片水准。

“这……这简直是跨越式突破!”沈院士合上报告,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有了这套技术,咱们国内的45n芯片生产就不用再看ASL的脸色了!

对了,你们后续打算怎么推进?是先扩产还是继续优化工艺?”

王世杰轻轻摇头,“以我们目前的状况,很难在海外买到第二台65纳米光刻机,扩展是不可能了。

至于优化工艺,意义也不大,65纳米光刻机生产45纳米芯片已经是极限,不可能再生产更先进的制程了。

按照楚总的规划,我们下个月会拆解这台65纳米光刻机,研究其内部结构!”

”拆解?”沈院士握着报告的手猛地一紧,纸张边缘被捏出明显褶皱。“这台设备刚完成调试,正是验证工艺、积累数据的关键时期,现在拆解是不是太冒险了?”

在他看来,65n光刻机是国内稀缺的先进设备,哪怕暂时无法扩产,也该优先用于芯片生产,为国内产业链提供45n制程支持,而非急于拆解研究。

毕竟拆解过程中一旦出现硬件损伤,想要在国内修复难如登天。

真到那个时候,别说45纳米芯片了,恐怕连65纳米芯片都无法生产。

王世杰却是不以为意,“王院士,以我们公司目前的状况,即便能生产45纳米芯片,也不会有多少订单。

即便有订单,我们也无法采购那么多生产原材料。也正因如此,楚总才让我们在验证完技术后,开始拆解65纳米光刻机,了解内部结构,为零部件国产化做准备!”

深蓝半导体即便获得生产45纳米制程芯片的能力,那些芯片设计公司也不会轻易抛弃合作伙伴,将订单给他们。

更何况,深蓝半导体与因特尔,台机电等公司有矛盾,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芯片设计公司拒绝与深蓝半导体的合作。

当然,真正让王世杰对拆解65纳米光刻机一点反对意见都没有的原因,是女娲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