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院士视察 引荐(1 / 2)

6月1日上午,楚千澜刚驱车驶入深蓝半导体厂区,就看到沈院士的车队正缓缓停靠在办公楼前。

沈国梁穿着灰色中山装,在几名技术人员的簇拥下走向厂区,目光扫过正在运转的设备时,带着审视与期待。

王世杰早已等候在门口,见楚千澜下车,连忙迎上来:“楚总,沈院士团队已经到了,我们按您的要求,把试生产数据和设备运行流程整理成可视化报告,女娲系统的操作环节全部做了脱敏处理。”

楚千澜颔首,与王世杰一同走向沈国梁:“沈院士,欢迎您来指导。180n产线刚完成联机调试,今天正好能展示完整的试生产流程。”

沈国梁握着楚千澜的手,语气带着几分感慨:“深蓝半导体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搭建起180n制程生产线,实属不易。”

一行人在寒暄中,穿过洁净室走廊。片刻之后,蓝色防护服将所有人裹得严严实实,只有眼睛露在观察窗旁。

光刻区内,机械臂正精准地将硅片送入光刻机,操作屏幕上跳动的种种数据,在昏暗环境中格外醒目。

“光刻机现在生产的是电源管理芯片!”王世杰指着屏幕,“该芯片由星源探索研发,最终会应用在繁星科旗下消费电子产品上。”

沈国梁俯身靠近观察窗,盯着光刻机的精密工作台:“这台193n深紫外光刻机的定位精度控制得不错,工作台的水平振动误差能压到多少?”

张北光上前一步,语气带着几分自得:“通过激光干涉仪校准后,水平振动误差稳定在±0.008微米,完全满足180n制程要求。我们还在工作台底部加装了减震装置,进一步降低设备运行时的共振影响。”

沈国梁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细节做得很到位。电源管理芯片的良率目标定在多少?试生产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工艺瓶颈?”

楚千澜接过王世杰递来的测试报告,递到沈国梁面前:“初期良率目标是90%,目前第一批芯片的测试结果已经出来,良品率达到92%,超出预期。

待到稳定生产一段时间后,还需要对设备进一步调整,继续提高良品率!”

沈国梁目光扫过报告中的参数,脸上满是欣慰:“92%的试产良品率,已经接近行业平均水平!你们不仅搭建起产线,还能在短时间内把工艺精度控制到这个程度,确实下了苦功。”

半个小时后,视察接近尾声,所有人都走出生产区,来到办公楼的会议室。

沈国梁忽然问道,“楚总,你们生产线已经完成调试,订单准备的如何,能让产线满负荷运转吗?”

楚千澜坐在会议桌主位,缓缓开口:“沈院士说笑了,我们深蓝半导体刚成立半年,怎么可能有那么多订单,

到目前为止,深蓝半导体只有生产电源管理芯片一个订单,其利润能勉强能维持公司运转。

好在我们深蓝半导体的近期目标并非盈利,而是配合星源探索验证新研发的芯片,并不需要大量订单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