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粥棚施善(2 / 2)

老汉双手接过碗,手指冻得有些僵硬,却还是小心翼翼地捧着,生怕洒了。他先吹了吹粥,递到狗蛋嘴边:“狗蛋,快喝,小心烫。”狗蛋小口喝着粥,眼睛眯了起来,嘴里嘟囔着:“娘,粥好好喝……”老汉看着孙儿,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自己却只喝了几口,就把剩下的粥都给了狗蛋。

“老人家,再盛一碗吧,管够。”赵南看见他碗里空了,笑着说。

老汉摇了摇头:“不了,不了,这一碗够了,给后面的人留着吧。俺们能喝上一碗热粥,就已经很满足了。”

“没关系,粥还多着呢,您放心喝。”慧明又盛了一碗递过去,“这粥就是给大家准备的,让大家都能吃饱,才是施粥的心意。”

老汉接过碗,眼眶有些红,对着慧明和赵南连连道谢:“多谢师傅,多谢先生,你们都是好人,俺们记着你们的好。”

赵南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在雁门关时,士兵们在战场上厮杀,为的是守护身后的百姓;在柳林镇时,林素问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为病人熬药,为的是让大家能活下去。而现在,这一碗热粥,虽然简单,却也能给这些贫苦人带来温暖,带来活下去的勇气。

就在这时,他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寺里走出来——是慧觉老僧。他依旧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土布僧袍,手里拿着个柴刀,却没有去砍柴,而是径直走向粥棚的后厨。

“慧觉师叔!”觉能喊了一声。

慧觉老僧微微颔首,没有说话,只是走到灶膛边,拿起地上的木柴,一根根地塞进灶膛里。他添柴的动作很轻,很稳,每一根木柴都码得整整齐齐,灶膛里的火苗顿时更旺了。他没有看排队的人,也没有和任何人说话,只是专注地添柴,偶尔会用柴刀把过长的木柴劈短些,动作缓慢却熟练,和他扫地时的专注一模一样。

赵南看着他,心里忽然明白了什么。慧觉老僧扫地,是扫心;现在添柴,也是扫心。他不张扬,不刻意,只是默默地做着该做的事,不管是扫地还是添柴,都心无旁骛,把每一件小事都当成修行。这份平淡,这份专注,才是真正的“心净无尘”。

“慧觉师叔每天都会来帮忙劈柴,只是从不说话。”慧明走到赵南身边,小声说,“他说‘做事就做事,不用说话’,所以我们也不打扰他,只当他是来做自己的事。”

赵南点点头,没有说话,只是继续搅着锅里的粥。慧觉老僧添完柴,就坐在灶膛边的小板凳上,看着火苗,眼神平静,像是在看世间万物,又像是什么都没看。偶尔有粥溅出来,落在灶台上,他就用布擦干净,动作依旧缓慢而专注。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走到粥棚前,怀里的孩子约莫两岁,小脸蜡黄,闭着眼睛,像是睡着了。妇人接过慧明递过来的粥,却没有喝,而是先吹凉了,用勺子一点点喂给孩子。孩子喝了几口,终于睁开了眼睛,小嘴张着,还想要。妇人看着孩子,眼泪掉了下来,滴在粥碗里,她赶紧擦了擦,又继续喂孩子。

“这位嫂子,是不是家里有难处?”赵南看着她,轻声问。

妇人点了点头,声音哽咽:“俺男人前几日去山里打猎,不小心摔断了腿,家里的粮早就吃完了,孩子已经两天没好好吃饭了。要不是寺里施粥,俺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别着急,都会好起来的。”赵南从怀里掏出一小包草药——是他前几日在山里采的,能治跌打损伤,“这是些草药,你回去后熬水给你男人敷上,能缓解疼痛。要是不够,就来寺里找我,我再给你采些。”

妇人接过草药,对着赵南连连鞠躬:“多谢先生,多谢先生!您真是活菩萨!俺们这辈子都忘不了您的好!”

“不用谢,只是些普通的草药,能帮上忙就好。”赵南笑着说。他心里没有丝毫“我在行善”的优越感,只觉得这是自己该做的——就像慧觉老僧添柴,就像慧明施粥,只是做了能做的事,没有什么特别的。

施粥一直持续到午时,两口大铁锅里的粥都空了。来喝粥的人都走了,有的还特意回来,对着粥棚鞠躬,说声“多谢”;有的则在粥棚外的草垛上坐着,慢慢消化,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赵南和慧明他们开始收拾粥棚,慧觉老僧也站起身,帮忙把木柴码好,然后拿起自己的柴刀,默默地走回寺里,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像是从来没来过一样。

“赵施主,今日辛苦您了。”慧明擦了擦额角的汗,递给赵南一碗水,“您看这些人,喝了热粥,脸上都有了笑,这比什么都强。”

赵南接过水,喝了一口,清凉的水顺着喉咙滑下去,解了渴。他看着空荡荡的粥棚,看着地上散落的几粒小米,心里一片平静。他想起之前在修仙界,为了争夺一株灵草,就能和人打得你死我活;为了提升修为,就能不顾他人死活。那时的他,心里只有力量和欲望,却忘了最基本的“善”。

而现在,一碗热粥,一包草药,一句安慰的话,就能让这些贫苦人露出笑容,就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这份简单的善,比任何灵草、任何宝物都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锤炼道心。

“慧明师傅,我以前总觉得,修行是为了变强,为了长生。”赵南轻声说,“现在才明白,修行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帮人,为了能守住这份简单的善。不是因为我比他们强,是因为我有幸能帮他们,这份幸运,才是最珍贵的。”

慧明笑了笑:“施主能明白这一点,便是修行的大进步。善不是施舍,是平等的关怀;不是炫耀,是默默的付出。就像慧觉师叔,他从不说自己在行善,却每天都在做行善的事。这才是真正的善,也是真正的修行。”

赵南看着慧明温和的笑容,又想起慧觉老僧默默添柴的身影,心里忽然通透了。他知道,今日的粥棚施善,不仅仅是给贫苦人带来了温暖,更给了他一次锤炼道心的机会。他的红尘炼心,又多了一份感悟——善是平等的,是朴素的,是发自内心的关怀,没有高低,没有优劣,只有一颗干净、温暖的心。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粥棚上,蓝布被染成了金色。赵南和慧明他们收拾好东西,慢慢走回寺里。路上,他看见觉能和觉远在追蝴蝶,笑声清脆;看见慧觉老僧在菩提树下扫地,动作缓慢而专注;看见张婆婆提着一篮红薯,往寺里走,说是要给师傅们送些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