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76章 梁商遭谗权阉妒,周举持正谏臣风

第76章 梁商遭谗权阉妒,周举持正谏臣风(1 / 2)

阳嘉三年

公元134年夏季四月,车师后部司马率领后王加特奴等人,在阊吾陆谷突袭北匈奴,最后大败敌军,还俘获了北匈奴单于的母亲。

五月,春夏两季没下过雨,导致庄稼都枯死了。皇帝没办法,就下了道圣旨大赦天下,想着说不定这样老天爷就能下场雨。不光如此,他还跑到德阳殿东厢,露天坐着诚心求雨。

皇帝觉得尚书周举学问渊博、懂得又多,就专门找他问有没有啥好办法能让老天爷下场雨。周举说:“皇上,我听说阴阳不调和,天地之气就不通畅。现在您不按照汉文帝、光武帝实行的治国之法治理国家,反倒学起了秦朝那种奢侈浪费的坏毛病。宫里好多宫女一直没被宠幸,因此天天抱怨;宫外还有不少男人打光棍娶不上媳妇。这旱灾都持续好几年了,可到现在也没见您真的改正这些问题。您光在外面晒着求雨,根本没用。再说了,您总爱搞些表面功夫,不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跟爬到树上去找鱼、倒退着走路想前进是一样的道理,根本行不通。您得实实在在的做些能提高百姓幸福指数的事,说话做事讲诚信,并改掉那些坏制度,再坚持做正道之事,别再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迷惑了。然后把宫里那些没被临幸过的宫女都放出去嫁人,再削减御膳房那些不必要的开支。《易传》里说,‘要是阳气乱了,天灾很快就会来’,希望您能好好想想!”

后来,皇帝又把周举叫来,当面问他朝廷现在有啥问题。周举说:“您得认真选拔官员,好好整治贪污腐败的现象,离那些奸邪小人远点儿。”皇帝接着问:“到底是谁在贪污腐败、谁又是奸邪小人啊?”周举回答说:“我之前一直在地方当官,突然被调到朝廷任职,对大臣们还不太了解。不过,在那些公卿大臣里,总是敢说实话提意见的,就是忠心的好官;只知道拍您马屁、就想保住自己地位的,肯定是奸佞之徒。”

太史令张衡也给皇帝上书说:“前两年京城发生地震,地面都裂开了。地裂说明朝廷的权力分散了,地震意味着老百姓心里不踏实。我私下担心陛下处理政事会有些懈怠,朝廷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不够自主,对该处置的人下不了决心,结果导致权力和臣子们共享。但国家的权力可不能分散,好处也不能随便和臣子分享。希望陛下好好想想,贯彻学习古代好的制度和规矩,一定要把赏罚等大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这样一来,老天爷满意了,灾祸自然就没了。”

张衡还针对东汉建立以来,读书人都热衷研究《图谶纬书》这事,专门写了奏章,奏章里说:“《春秋元命包》里记载了公输班和墨翟的故事,可这俩人明明是战国时候的;书里还提到益州,可益州是咱汉朝才设立的。而且当年刘向父子整理皇家藏书,审定各家学说的时候,压根就没有收录《谶录》这种书。这么看来,《图谶》这些书肯定是西汉哀帝、平帝那时候编造出来的,都是些骗子用来骗人、给自己捞好处的东西。这些书的骗人把戏明摆着,可到现在都没人管。再说了,律历、卦候这些有实际用处、还经常能应验的学问,大家不愿意学,偏偏追捧这些根本没法验证真假的谶书,这就跟画家不愿意画真实的狗和马,却喜欢画虚无缥缈的鬼怪一样,因为实实在在的东西不好画,瞎编的东西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应该把这些《图谶》都收缴上来,彻底禁止,这样才能分清好坏,不让正经的经典被这些歪门邪道污染!”

到了秋天七月,钟羌的首领良封又带着人跑到陇西、汉阳这两个地方来捣乱了。对此,朝廷就赶紧下命令,让之前当过校尉的马贤担任谒者,去安抚各个羌人部落。冬天十月,护羌校尉马续带兵攻打良封,把他打的大败而逃。

十一月壬寅日这天,皇帝按照周举之前提的建议,就把司徒刘崎和司空孔扶都撤了职。过了三天,到了乙巳日这天,皇帝又任命大司农黄尚当司徒,光禄勋、河东人王卓当司空。

这时,耿贵人老是在皇帝面前给耿家的人求好处。皇帝经不住她的念叨,就下了诏书,让耿宝的儿子耿箕继承牟平侯的爵位。

公元135年春季,北匈奴呼衍王带兵入侵车师后部。皇帝得到消息后,就命令敦煌太守发兵救援,但战事不利。

二月丙子日这天,朝廷首次允许宦官可以收养义子并让其继承自己的爵位。当初,汉顺帝能够复位,主要就是依赖宦官的力量,因此宦官深受皇帝的宠信,他们这才得以参与朝政。面对宦官的干政,御史张纲就上书劝谏,他说:“臣考察了西汉文帝、东汉明帝时期的官场形势,那时国家的德政教化兴盛,宦官常侍不过才两人,赏赐近臣的财物,也不过数金而已,朝廷通过节约开支以重视民生,所以百姓家家户户都过得很富足。然而近年来,没有功劳的小人都能得到官爵,这并非是爱护百姓、重视国器、顺应天道的做法。”奏书呈上后,皇帝未予理会。张纲是张皓之子。

此时的谒者马贤率军攻打钟羌,最终大获全胜。

夏季四月甲子日这天,太尉施延被免职。到了戊寅日这天,朝廷就任命执金吾梁商为大将军,前太尉庞参复任太尉。此时的梁商称病不起已经快一年了,皇帝就派太常桓焉拿着诏书到他的府上宣布任命,梁商这才入宫受命。梁商年轻的时候,对儒家经典和传记很有研究,而且为人谦虚,喜欢结交那些有才能的人。他把汉阳的巨览、上党的陈龟请来做自己的下属,还让李固担任从事中郎,杨伦担任长史。李固觉得梁商这人性格太软,只想着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想着整治朝廷里的坏风气,于是就劝梁商说:“这几年,天灾异象接连不断。孔子说过:‘聪明人看到异常的现象,就会思考背后的原因;愚蠢的人看到怪事,却忌讳谈论。’老天爷对待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咱们得心存敬畏。要是您能好好整顿朝廷,坚持正道,让忠臣能在朝廷里发挥作用,那您就能像古代的贤臣伯成子高一样,留下好名声,这可比那些只知道贪图权力的皇亲国戚厉害多了!”可惜梁商没听进去李固的话。

到了秋天八月,天上发生了日食。

冬天十月的时候,乌桓人又跑到云中郡来捣乱,度辽将军耿晔带兵去追,结果吃了败仗。十一月,乌桓人把耿晔包围在兰池城,朝廷就赶紧派了好几千士兵去救援,乌桓人这才撤了兵。

十二月甲寅日这天,京城发生了地震。

公元136年,也就是永和元年。

在这一年春天正月己巳日这天,皇帝把年号改成了“永和”,还下令赦免天下所有的罪犯。

到了冬天十月,皇宫里的承福殿突然起火被烧了。

十一月,太尉庞参被皇帝免去了官职。

十二月份的时候,在现在越南境内的象林郡,当地的少数民族起兵造反了。

同月乙巳日这天,皇帝让之前当过司空的王龚担任太尉一职。

王龚这个人特别厌恶宦官把持朝政,于是就给皇帝上书,痛陈宦官专权给国家带来的危害。结果宦官和他们的党羽却反过来诬陷王龚有罪,皇帝竟然让王龚马上为自己辩解。李固得知消息后,就写信给梁商说:“王龚为人正直,却被奸臣陷害,大家听说这事后,既感到惋惜又感到害怕。三公地位这么高,按规矩来说不用亲自到官府去证明自己没罪,稍微有点不满意就会主动辞职。以前的制度也规定,除非犯了大罪,不然不会严刑逼问。要是王龚因为这事想不开出了事,朝廷就会背上迫害贤能的骂名,大臣们也会被人说没有保护忠臣的气节!老话说的好‘好人遇到困难,就得赶紧救助,就像救饿着的人一样’,现在正是这种情况!”梁商听了,就去跟皇帝说了说,这件事才平息下来。

也是在这一年,皇帝任命执金吾梁冀当河南尹。梁冀这人嗜酒如命,行为放纵,在任期间干了很多残暴、违法的坏事。梁冀父亲梁商的亲信,当时的洛阳令吕放,就把梁冀干的坏事全都告诉了梁商,梁商就把梁冀训了一顿。梁冀因此就对吕放怀恨在心,最后派人在半路上把吕放给杀了。他又怕父亲梁商发现,就把罪名推到了吕放的仇人身上,还请求让吕放的弟弟吕禹当洛阳令,让吕禹去追捕“凶手”,实际上是想借吕禹之手,把吕放的家人、亲戚朋友和宾客一百多口人全杀了,好彻底灭口。

这时,武陵太守给朝廷上书,说少数民族已经归顺朝廷了,朝廷对待他们就应该和对待汉人一样,就建议增加他们要交的赋税。对此,朝廷里很多大臣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可尚书令虞诩却反对说:“从古至今,贤明的帝王都不会强迫异族顺从。先帝定下的对少数民族征收贡赋的标准,已经实行很久了;现在突然加税,他们肯定会心生怨恨然后造反。就算加税多收上来的钱,也比不上以后平叛要花的钱,到时候肯定会后悔。”但皇帝没听进去。果然,澧中、漊中的少数民族因为要交的贡布比以前多了,心里不满就造反了,他们杀了当地的官吏,整个部族都加入了反抗朝廷的队伍当中。

公元137年春天,武陵的两万少数民族百姓包围了充城,还有八千人跑去夷道捣乱。

二月,广汉属国的都尉带兵把白马羌打得大败。随后,皇帝就派武陵太守李进去攻打反叛的少数民族,李进成功平定了叛乱。之后,李进又选拔了一些有能力的好官,让他们好好安抚当地的百姓,武陵郡就又恢复了太平。

三月乙卯日这天,司空王卓去世了。到了丁丑日,皇帝就任命光禄勋郭虔做了新的司空。

四月,京城地区发生了地震。

五月,山阳君宋娥因为和坏人勾结、欺骗皇帝,被朝廷收回了官印,还被赶回了老家。黄龙、杨佗等九个有爵位的人,因为和宋娥互相送礼、买官求富贵,也都被赶回了自己的封地,他们封地的赋税还被减少了四分之一。

此时,象林的少数民族首领区怜又带人攻打官府了,还杀了不少官员。随后,交趾刺史樊演就调集了交趾、九真两个郡的一万多士兵去救援。但这些士兵害怕去那么远的地方打仗。到七月的时候,这两郡的士兵竟然造反了,还攻打刺史府。虽然官府最后打败了叛军,可少数民族的势力却变得更大了。

冬天十月甲申日这天,皇帝到长安视察。扶风人田弱向朝廷推荐了同郡的学者法真,说他学问特别渊博,又精通各种学说,却一直隐居不愿做官,应该请他出来当三公。皇帝听后,就很有诚意地征召法真,下了四次诏书,可法真就是不肯出来做官。法真的朋友郭正夸奖他说:“法真名气很大,可就是见不到人。他不想出名,名声却跟着他;他在躲避荣誉,荣誉却追着他,他简直就是百代的老师!”法真的父亲叫法雄。

丁卯日这天,京城又发生了地震。太尉王龚看不惯中常侍张昉等宦官把持朝政,就打算上奏皇帝杀了这些宦官。但他的族人拿杨震因为弹劾宦官最后被害的事情劝他,因此王龚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十二月乙亥日这天,皇帝从长安回到了洛阳。

公元138年春天二月,京城洛阳、金城和陇西两郡都发生了地震,金城和陇西还出现了山体崩塌的情况。

夏天闰四月,京城又发生了地震。

五月,吴郡郡丞羊珍起兵造反,带着人攻打郡府,最后被太守王衡打败杀掉了。

这时,侍御史贾昌与州郡官兵合力讨伐象林蛮首领区怜等人,结果未能取胜,反被叛军围困。一年多后,粮草兵源断绝。面对这种情况,皇帝就召集公卿百官以及四府(大将军府、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属官商议对策,众人建议派遣大将,并征调荆州、扬州、兖州、豫州四万兵力前往镇压。李固提出了七个反对当前征兵方案的理由:

第一,现在荆州、扬州还有盗贼没清理干净,武陵、南郡的少数民族也没彻底归顺,长沙、桂阳已经被多次征调人力物力了。这时候再强行征兵,肯定会引发新的混乱。

第二,突然征调兖州、豫州的百姓,让他们去万里之外打仗,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家。要是朝廷催得太紧,这些人肯定会逃跑甚至造反。

第三,南方天气又热又潮湿,到处都是有毒的瘴气,去那儿的士兵恐怕有一大半都得病死。

第四,士兵们长途跋涉,走那么远的路,等好不容易到了岭南,早就累得没力气打仗了。

第五,按照每天走三十里路算,从洛阳到日南郡有九千多里,得走三百天。光士兵每天每人吃五升口粮,这么长时间就得六十万斛粮食,这还没算将领吃喝、马匹消耗的物资,这个花费实在是太大了,朝廷现在根本承担不起。

第六,就算军队到了目的地,肯定死伤惨重。要是还打不过敌人,又得重新征兵,这就跟挖自己的心肝来补全四肢一样,得不偿失。

第七,九真郡和日南郡距离老远,征调当地的百姓和官吏都负担不起,更何况是调四个州的士兵去万里之外冒险呢?

李固还举了个例子:以前中郎将尹就去益州讨伐反叛的羌人,结果益州的老百姓编顺口溜说“羌人来了还能活,尹就来了必杀我”。后来尹就被召回了,朝廷就把兵权交给了刺史张乔。张乔重用当地的将领官吏,很快就把敌人消灭了。这就说明与其盲目的派大将去讨伐,还不如任用有能力的地方官进行安抚。

所以李固建议:另外选择有勇有谋、心怀仁爱的人当交趾地区的刺史和太守,让他们长期驻扎在那儿治理地方。现在日南郡兵力弱、粮草少,防守都费劲,更别说进攻了。可以先把当地的百姓和官吏迁到北边的交趾,等局势稳定了再让他们回来;同时用金银财宝鼓励少数民族部落互相争斗,再悬赏招募叛军首领投降。原并州刺史、长沙人祝良做事果断,南阳人张乔在益州平叛时立过功,这两个人都可以重用。以前汉文帝直接任命魏尚当云中太守,汉哀帝马上让龚舍做泰山太守,陛下也可以直接任命祝良为九真太守、张乔为交趾刺史。

朝廷里的四府官员都觉得李固说得很有道理,于是朝廷就任命祝良当九真太守,张乔当交趾刺史。张乔到任后,用安抚劝说的办法,让反叛的人放下武器回家了;祝良则是一个人骑马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靠自己的威望和信用,让几万人主动归顺了朝廷,这些人还帮他修建官府。就这样,岭南地区又恢复了太平。

到了秋天八月,司徒黄尚被撤职。

九月己酉日这天,当时担任光禄勋的长沙人刘寿被提拔为司徒。到了丙戌日这天,朝廷就下令,让大将军和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公,每个人推荐两个性格刚强、有勇有谋能当将帅的人;特进、九卿、校尉这些官员,每人推荐一个这样的人才。

之前,尚书令左雄推荐冀州刺史周举做了尚书。后来左雄升任司隶校尉,又想推荐曾经的冀州刺史冯直去当将领。可冯直以前因为贪污受过处罚,周举就指出左雄推荐的人不合适。左雄还辩解说:“诏书只说要找会打仗的,又没说必须是清廉的人。”周举听后,就马上反驳说:“诏书是让找会打仗的,但没让你找有贪污前科的人啊!”左雄听后就不乐意了,就质问周举:“我当初推荐了你,现在你反倒来弹劾我?”周举严肃地说:“以前晋国的赵宣子任命韩厥当司马,韩厥按军规杀了赵宣子的车夫,赵宣子不仅没生气,还跟大臣们说这是值得庆祝的事,因为自己选的人能够公正执法。你不嫌弃我能力不足,推荐我入朝,我要是包庇你,那才是害了你。没想到你和赵宣子比起来,气量差太多了!”左雄听了就很羞愧,承认错误说:“我以前侍奉过冯直的父亲,和冯直关系也挺好。现在你弹劾我,确实是我做得不对!”大家知道这件事后,反而更佩服左雄敢于认错的肚量了。

当时的大部分宦官都结党营私,只有大长秋良贺为人廉洁,不贪图功劳。朝廷下令举荐能打仗的人才时,他一个人都没推荐。皇帝就问他为啥不推荐,他说:“我出身普通,一直在宫里长大,既不会看人,也没和宫外的士人有过往来。以前商鞅靠宦官景监推荐才做了官,明眼人都知道他最后没什么好下场。现在要是我推荐人,被推荐的人不仅不会觉得光荣,还会被人看不起,所以我不敢随便推荐!”皇帝觉得他特别实在,还夸奖了他。

到了冬天十月,烧当羌的首领那离带着三千多骑兵攻打金城郡,结果被校尉马贤打得落荒而逃。

十二月初一,天象发生了日食。

此时的大将军梁商看小黄门曹节这些宦官很受皇帝的宠信,就让儿子梁冀、梁不疑去和他们搞好关系。但其他宦官嫉妒曹节受宠,反而想对付梁商。中常侍张逵、蘧政、杨定这些人,勾结皇帝身边的人,诬陷梁商,还说中常侍曹腾、孟贲和梁商勾结,想召集皇子们,密谋废掉现在的皇帝,另立他人,就让皇帝赶紧把他们抓起来治罪。皇帝一听就生气了,愤怒地说:“大将军父子是我的亲戚,曹腾、孟贲是我信任的人,根本不可能干这种事,肯定是你们嫉妒他们受宠,所以才故意编造谣言来诬陷他们!”张逵他们看皇帝不信,竟然假传圣旨,在宫里就把曹腾、孟贲抓了起来。皇帝知道后大怒,就赶紧让宦官李歙去救人,还把张逵这些人关进大牢审问。

公元139年春天正月,张逵等人就因假传圣旨、诬陷他人的罪被处死了。这个案子还牵连到了弘农太守张凤和安平相杨皓,他俩也都被定了罪,最后丢了性命。案子是越查越大,很多当朝大臣都被供词牵连进去了。梁商担心会有不少人被冤枉,就给皇帝上书说:“按照《春秋》里的道理,有了功劳要归功于主帅,追究罪责只抓主犯就行。一旦办起这种大案,往往会有很多无辜的人受到牵连。而且犯人被关得久了,本来不大的事也会闹得越来越大,这可不是让社会和谐、顺利处理政务、教化百姓的好办法。您还是早点把案子结了吧,别再没完没了地抓人了。”皇帝觉得梁商说得在理,就只处罚了确实有罪的人。到了二月,皇帝想让梁商的小儿子、当时担任虎贲中郎将的梁不疑当步兵校尉。梁商就赶紧上书推辞说:“我儿不疑年纪还小,突然让他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不合适。以前晏平仲拒绝了鄁殿的封地,才保住了自己的财富;公仪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才能稳坐官位。我虽然没什么本事,但也想在这太平盛世里,让我们梁家的福气和地位长长久久!”于是皇帝就改任梁不疑为侍中、奉车都尉。

三月,京城又发生了地震。

这时,烧当羌的首领那离等人又起兵造反了。到了夏天四月癸卯日这天,护羌校尉马贤就带兵去征讨,最后杀了那离,还消灭、俘虏了敌军一千二百多人。

戊午日这天,皇帝下令赦免天下罪犯。

随后,皇帝又封已经去世的济北惠王刘寿的儿子刘安为济北王。

到了秋天八月,太原郡又遭遇了旱灾。

公元140年二月,京城发生了地震。

这个时候,南匈奴的句龙王吾斯、车纽等人起兵造反,他们带兵攻打西河郡,又联合右贤王一起把美稷城给包围了,还杀掉了朔方和代郡的长官。到了夏天五月,度辽将军马续和中郎将梁并等人,就调集了边防部队,又征调了羌人、胡人的士兵,总共两万多人,突然向叛军发起了攻击,最后把叛军打败了。面对此次失败,吾斯他们并不甘心,很快就重新召集兵力,又攻占了不少城池。皇帝派使者去责备南匈奴单于,其实单于根本没参与这次叛乱,他吓得赶紧摘下帽子,离开营帐,跑到梁并那里磕头认罪。后来梁并因为生病被召回朝廷,五原太守陈龟就接替他做了中郎将。陈龟觉得单于管不住手下,就逼单于和他弟弟左贤王自杀了。陈龟还想把单于的近亲都迁到内地的郡县,这下那些投降的匈奴人就更加有疑心了,害怕被针对。最后陈龟也因为做事太过分被关进监狱,最后丢了官职。

大将军梁商向皇帝上书说:“匈奴人造反,他们心里也清楚自己犯下了大罪。被困住的鸟、落难的野兽都知道拼命求生,更何况是人呢!匈奴部族人口众多,咱们根本不可能把他们全部消灭。现在为了平叛,运输粮草的花费越来越多,军队士兵们也疲惫不堪,掏空内地的资源去供应边疆战事,这对国家没好处。度辽将军马续一直很有谋略,而且他管理边疆事务很久了,特别懂怎么打仗。每次我收到马续写的信时,都发现他的想法和我的策略很契合。不如就让马续在边疆深挖壕沟、高筑城墙,用恩德和信用去招降叛军,并公开悬赏,明确朝廷提出的恩惠条件。这样既能让叛军归服,又能让国家安定。”皇帝觉得梁商说得有道理,就下诏书让马续负责招降叛军。梁商还专门写信给马续等人叮嘱了一番,他说:“中原地区太平太久了,大家都快忘了打仗是怎么回事。骑兵在野外作战,面对面的射箭拼杀,短时间内就能决出胜负,这是匈奴等游牧民族擅长的,可这却是咱们中原军队的短处;但咱们用强弩守城,坚守营地,等着敌军疲惫,这是咱们中原军队的长处,是游牧民族的短处。你们一定要先发挥咱们的长处,观察局势变化,设置悬赏招降敌人,明确告诉他们可以反悔投降,千万不要为了贪图小功劳,就把大局给搞乱了。”后来,右贤王的部下抑鞮等一万三千人,都跑到马续那里投降了。

在月末的己丑日这天,又发生了日食。

当初,那离等人的叛乱被平定后,朝廷就任命来机做并州刺史,刘秉做凉州刺史。可来机他们为人残暴、刻薄,在当地经常骚扰百姓。冻、傅难种羌的人忍不了了,就起兵造反,开始攻打金城郡,还联合其他部族的羌人、胡人,大规模的侵犯三辅地区,杀掉了不少当地的长官。来机和刘秉因为治理无方获罪,最后被朝廷召回。于是朝廷就任命马贤为征西将军,并派骑都尉耿叔做他的副将,让他们带领左右羽林军、五校士兵,再加上各州郡的军队,总共十万人,驻扎在汉阳。

到了九月,朝廷又下令让扶风、汉阳两地修筑三百座防御工事“坞堡”,并且安排士兵驻守。

辛未日这天,太尉王龚因为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就被免去了官职。

这时,且冻羌的人去攻打武都郡了,还放火烧毁了陇关。

壬午日这天,朝廷就任命太常桓焉做了新的太尉。

这时,匈奴的句龙王吾斯等人,拥护车纽当上了单于。他们向东拉拢乌桓部落,向西召集羌人、胡人等,聚集了好几万人马。这帮人攻破了京兆虎牙营,杀掉了上郡都尉和军司马,然后在并州、凉州、幽州、冀州这四个州到处烧杀抢掠。朝廷没办法,只好把西河郡的官府迁到离石,上郡官府迁到夏阳,朔方官府迁到五原。到了十二月,朝廷又派匈奴中郎将张耽,带着幽州和乌桓各郡的军队,去攻打吾斯和车纽。双方在马邑打了一仗,张耽这边杀了对方三千人,还抓了不少俘虏。车纽一看打不过,就请求投降,但吾斯还带着自己的手下,继续联合乌桓人到处抢劫。

当初,皇帝让马贤去征讨西边的羌人。大将军梁商觉得马贤年纪大了,不如启用太中大夫宋汉去带兵,可皇帝没听他的建议。这个宋汉是宋由的儿子。马贤到了军队之后,就一直磨磨蹭蹭的,不肯进军。武都太守马融看到这种情况,就给皇帝上书说:“现在各个羌人部落到处流窜抢劫,咱们应该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联合起来的时候,赶紧派兵深入,逐个击破;可马贤他们却一直待在原地不动。羌人和胡人行军,百里之外就能看到烟尘,千里之外都能听到动静。要是放任他们到处流窜,突然从我们背后杀出来,到时肯定会侵犯三辅地区,给老百姓带来大灾难。我请求调用马贤不肯用的五千关东士兵,给他们一个临时的部队名号,好好激励士气,我愿意亲自带队冲锋,保证三十天内打败敌人。我还听说,以前吴起当将领的时候,大热天不撑伞遮阳,大冷天不穿皮袄;可现在马贤在野外扎营,却搭着帐篷享受,餐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儿子和妻妾都陪在身边,这和古人带兵的做法完全相反。我担心马贤他们只死守一座城,说是攻打西边,羌人却从东边冒出来。而且他手下的将士恐怕也不听指挥,早晚会像当年高克的军队那样发生叛乱。”还有个叫皇甫规的安定人,看到马贤根本不认真对待军事,就知道他肯定会吃败仗,也给朝廷上书说了自己的看法。可惜朝廷对马融和皇甫规的建议,都没当回事。

公元141年春天正月,征西将军马贤带着军队,和且冻羌在射姑山打了一仗。结果马贤的军队被打得惨败,马贤自己和两个儿子都在战场上丢了性命。这下东边的羌人和西边的羌人干脆联合起来,势力就变得更大了。闰月的时候,巩唐羌又跑来攻打陇西郡,还一路骚扰到了三辅地区,他们把皇家陵园给烧了,对当地的官员和百姓烧杀抢掠,闹得不成样子。

二月,营室星旁边出现了彗星。

三月,大将军梁商大摆宴席请宾客,在雒水边上喝酒聚会。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让人奏起了《韭露之歌》,这可是一首悲伤的曲子。从事中郎周举听说后,就忍不住叹气说:“在这种场合演奏这么哀伤的曲子,太不合时宜了,恐怕要有灾祸降临喽!”

这时,武都太守赵冲带兵追击巩唐羌,杀了四百多人,还劝降了两千多人。朝廷于是下诏书,让赵冲统领河西四郡的兵力,由他统一指挥调度。

安定郡有个叫皇甫规的上计掾,给皇帝上书说:“这几年,我多次给朝廷提治国建议:羌人还没闹事的时候,我就预言他们会造反;马贤刚带兵出征的时候,我就料到他肯定会失败。这些话可不是瞎蒙的,都能查证。我一想到马贤他们带兵四年,一仗没打赢,心里就十分痛心。朝廷为打仗花的钱,已经超过百亿了,这些钱都是从老百姓手里收上来的,最后却进了贪官污吏的口袋。现在江湖上到处都是盗贼,青州、徐州地区还闹起了饥荒,老百姓只能背着孩子四处流浪。羌人之所以造反,不是因为天下本来就乱,完全是因为那些守边的将领不会安抚治理。局势刚稳定,他们就加倍欺负羌人;为了一点小利,结果招来大祸;稍微打了点小胜仗,就虚报杀敌数量;打了败仗,就把实情隐瞒下来。士兵们对此是又累又恨,还总被那些狡猾的官吏欺压,往前拼死作战也得不到功名,往后退的话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保住性命了,很多人饿死在水沟里,尸骨就扔在荒野上;老百姓只看到朝廷军队出去打仗,却从来没听说他们打胜仗回来。羌人的首领们更是悲愤交加,心里害怕就只能造反。国家安定的日子过不了多久,反叛却一年接一年,这就是我痛心疾首的原因!希望陛下能拨给我两营和两郡屯驻的五千士兵,我出其不意地出击,和赵冲前后夹击羌人。对当地的地形,我再熟悉不过了;打仗的策略,我也有实战经验;陛下甚至不需要给我高官厚禄,我往上就能平定叛乱,往下也能招降敌人。要是陛下觉得我年轻、官职低,不值得重用,可那些打了败仗的将领,哪个不是官高权重、年纪不小呢?我一片忠心,冒死说出这些话,希望陛下考虑我的建议!”可惜皇帝并没有听进去皇甫规的建议。

庚子日这天,司空郭虔被免职。到了丙午日,朝廷就任命太仆赵戒为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