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针途 > 第70章 儿科惊风辩急缓

第70章 儿科惊风辩急缓(1 / 2)

腊月寒冬,江西中西医院的儿科病房却热火朝天。林闻溪刚轮转至此,便遇上一桩急症——三岁男童高热抽搐,牙关紧闭,目睛上视。

“急惊风!”儿科老中医陈先生断言,“速取安宫牛黄丸化开灌服!”西医主治医师却反对:“应先用地西泮止痉,补液降温!中成药成分不明,恐有副作用!”

患儿父母早已慌了手脚,只泣求:“救救我儿!”

林闻溪上前细察:患儿面赤气粗,喉间痰鸣,脉弦数有力,指纹青紫达气关。“热极生风,痰蒙清窍。”他判断,“当急则治标,先止痉开窍!”

眼见抽搐不止,林闻溪取针急刺人中、合谷、太冲诸穴。针入片刻,抽搐渐缓。

“快测体温!”西医护士惊呼,“41.2度!”立即物理降温,同时准备药物。但就在此时,患儿再次抽搐,且较前更甚。

“不能再等了!”林闻溪果断道,“安宫牛黄丸清热豁痰、开窍镇惊,正对此证!”陈先生补充:“可配合紫雪散清热解毒!”

西医主治仍犹豫:“但中成药缺乏儿童用药数据...”“历代儿科皆用此法!”陈先生急道,“《幼幼集成》明载急惊风治法!”

麦克莱恩教授闻讯赶来,了解情况后决断:“中西药同用!地西泮静注控制抽搐,同时予安宫牛黄丸化痰开窍!”

奇迹发生:中西药并用后,抽搐立止,体温渐降,患儿转入沉睡。

事后讨论会上,争论更烈。西医代表坚持:“惊厥是儿科急症,必须用现代医学规范处理!”中医代表反驳:“安宫牛黄丸治疗热病神昏已有百年历史,何以不科学?”

林闻溪沉思良久,方道:“学生以为,急惊风有寒热虚实之分。此例面赤痰鸣,脉数指纹青紫,显属热闭之证,故用凉开之法奏效。若见面青肢冷,脉沉微者,则当温开,用苏合香丸之类。中西医各有所长,贵在辨证精确。”

麦克莱恩颔首:“林同学言之有理。医学之要,在治病救人,非争门户高低。”

数日后,又遇一慢惊风患儿。病已月余,时作抽搐,面色萎黄,肢冷便溏。西医检查诊断为低钙抽搐,补钙后仍时有发作。

“此土虚木亢,虚风内动。”林闻溪切脉察舌后道,“当温中健脾,平肝熄风。可予缓肝理脾汤。”

西医质疑:“既已补钙,为何仍抽?”林闻溪解释:“钙剂治标,脾虚为本。脾主运化,脾虚则钙吸收不利。健脾即是治本。”

果如所言,服药一周,抽搐大减;调理月余,痊愈如常。

最考验人的是痘疹病例。时值冬春之交,麻疹流行。一患儿出疹三日,疹忽隐没,喘促鼻煽,面色青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