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阴雨,江西中西医院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这日午后,中西医结合科接诊了一位哮喘患儿,林闻溪依例开了小青龙汤。然而药取回来后,他敏锐地嗅到一丝异样——麻黄的气味似乎过于淡薄。
“夏医生,您闻闻这麻黄可对?”林闻溪将药包递给夏梦云。夏梦云仔细辨嗅,柳眉微蹙:“确实不对。正品麻黄应有辛辣微苦之气,这个却几近无味。”
二人当即前往药房质询。药房主任钱仕达打着哈哈:“林同学多虑了!这批麻黄可是从亳州来的上等货。”林闻溪坚持要求查看进货单据,钱仕达面色不豫:“药房重地,闲人免进。你们莫非信不过我?”
此事暂时作罢,但林闻溪心中疑窦渐生。次日,他在配制外用生肌散时,又发现血竭颜色不正,掺有杂质。
“这血竭绝非正品。”赵海桥主任验看后断言,“真品血竭研粉应呈砖红色,入水则浮。这个却沉底结块,必是掺了胶质或泥沙。”
更严重的问题出现在第三日。一位胃痛患者服了中西医结合科开的黄芪建中汤后,反而出现恶心呕吐。林闻溪检查药渣,发现所谓“黄芪”实为紫苜蓿根伪充。
“岂有此理!”赵海桥勃然大怒,“这已不是以次充好,而是以假乱真!若遇急重症,岂不误人性命?”
他当即带着药渣去找院长。然而院长室外的等候期间,钱仕达不知从何处赶来,抢先一步进入院长室。
半小时后,赵海桥被请进院长室时,院长面色为难:“老赵啊,钱主任已经解释过了。近来战事频繁,药材运输困难,偶尔品质不稳也是难免的。况且...”
院长压低声音:“钱主任是卫生署钱副署长的侄子,有些事不必太过较真。”
赵海桥愤然道:“药材真伪关乎人命,岂能因人情而含糊?”院长叹息:“这样吧,我会让药房加强验收。你们科室也可自行采购部分贵重药材,如何?”
这个折中方案并未消除林闻溪的疑虑。他想起祖父教导:“药之不真,其病不愈。医者不识药,如将不识兵。”
在夏梦云的建议下,林闻溪开始暗中调查。他利用休息时间走访南昌各大药铺,比对药材品质;又通过祖父的老关系,联系到几位药材商人。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医院采购的多种药材不仅质次价高,更有甚者,同一批药材的进货价竟比市场价高出三成有余!
“这里面定有猫腻。”夏梦云分析道,“但钱仕达在药房经营多年,关系盘根错节,我们很难找到直接证据。”
转机出现在一周后。一位药商送来样品,悄悄对林闻溪说:“小大夫,你们医院要是长期要货,我可以给这个价...”他报出的价格比医院现行采购价低四成。
林闻溪心中一动:“若我们要的量大,可否再优惠?”药商笑道:“自然可以!说实话,你们现在采购的药材,多是经过二三道贩子,每道加价三成,到你们手上自然贵了。”
“那为何不直接与产地交易?”药商压低声音:“有人不让啊!听说你们医院有位钱主任,与几个大药贩子有协议,只能从他们手上拿货。”
林闻溪将这些情况悄悄汇报给赵海桥。赵主任面色凝重:“此事牵扯甚广,需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