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森博士离开后,中西医结合科并未恢复平静。相反,一场更大的风波正在酝酿——医院学术委员会收到匿名信,质疑中西医结合科“违反科学原则,滥用未经验证的疗法”。
委员会决定召开特别听证会,邀请院内专家和外聘顾问参加。麦克莱恩教授提前告知赵海桥:“这次听证会将决定中西医结合科的存亡。我们必须用证据说话。”
听证会当天,会议室座无虚席。主席台上坐着院领导和几位外籍医学顾问,其中包括刚返美归来、特意延期留下的哈里森博士——他竟被聘为特邀顾问。
匿名举报者虽未露面,但其质疑条理清晰:一质疑中医诊断的主观性;二质疑中药毒副作用;三质疑疗效评价缺乏客观指标。
赵海桥主任首先陈述:“中西医结合科成立以来,共接诊患者xxx例,总有效率xx%,其中疑难病例xx例...”他展示统计数据时,台下窃窃私语。
“数据可能被美化!”有人质疑,“中医疗效标准模糊,何为‘有效’?症状减轻还是病理改变?”
梁启远起身回应:“我们采用中西医双重评价标准。既有中医证候积分,也有西医客观指标。”他展示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对比资料。
但质疑声仍未平息。一位外科主任直言:“个案成功不能说明问题。我需要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
这时,林闻溪突然开口:“诸位前辈,请允许我汇报一个刚完成的病例。”
他打开投影仪,展示一个危重患者的资料:“患者男性,42岁,坏死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西医诊断明确,经IcU治疗两周,病情持续恶化,已下病危通知。”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这是西医公认的疑难重症。
“家属恳请中医介入。我们辨证为‘阳明腑实,热毒内陷’,予以大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同时继续西医支持治疗。”
林闻溪展示系列数据:体温曲线、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水平...所有指标在中药介入后明显改善。
“五日后,患者脱离危险;两周后,转出IcU;一月后,康复出院。”林闻溪展示出院前的ct片,“胰腺坏死范围明显吸收。”
会场哗然。坏死性胰腺炎有如此康复病例,实属罕见。
“巧合!”有人坚持,“可能是自然病程!”
此时,哈里森博士突然起身:“这个病例,我全程跟踪。”他走向台前,“作为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的外科教授,我深知这种病的死亡率。起初我也认为是巧合,但仔细研究治疗过程后,我改变了看法。”
他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中药介入后,患者肠道功能首先恢复,随后全身炎症反应减轻。这符合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通过通腑泻热,减轻全身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