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江西医学堂迎来首届中西医联合临床考核。这场考核不同以往,不仅检验学生的医术水平,更旨在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考核场设在新建的临床技能中心,这里既有传统诊室的脉枕银针,也有西洋医院的检查床和无影灯。
清晨卯时,考核正式开始。二十名优秀学生抽签决定顺序,林闻溪抽到第七号。考核分为四站:中医四诊、西医体格检查、急症处理、病例分析。每站由中西医教员共同评判,陆九芝和麦克莱恩博士则作为总评委巡回观察。
前三站平稳进行,林闻溪表现不俗但未显突出。中医站他准确辨出模拟患者的\"肝郁脾虚\"证;西医站他规范完成腹部触诊;急症站他用针刺及时处理了\"晕厥\"患者。
转折发生在第四站——病例分析。考官给出一个复杂病例:
\"患者男性,45岁,反复右上腹疼痛三年,加重伴黄疸七天。西医检查:胆囊区压痛,b超示多发性胆结石,最大径2.1;体温38.5c,白细胞计数15x10?\/L。中医见症:脘腹胀满,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这是一个典型的\"胆胀\"病例,中西诊断明确。前面几位考生或主张手术取石,或建议中药排石,均未超出常规思路。
轮到林闻溪时,他并未立即回答,而是先向考官发问:\"请问患者既往发作频率如何?疼痛与饮食是否相关?有无寒战高热?\"
获得补充信息后,他沉思片刻,在黑板上画出治疗路径图:
\"急性期当'急则治标':先用西医抗生素控制感染(如青霉素),配合中医清热利胆(大柴胡汤加减)。待急性炎症控制后,再根据结石情况分型施治。\"
他继续分析:\"若患者体质尚实,结石较小,可用'总攻疗法':晨服中药利胆排石汤,九时针刺日月、期门穴,十时口服硫酸镁,十一时脂肪餐。此法融汇中西,排石率可达70%。\"
\"若结石较大或体质虚弱,则建议手术取石,但术后用中药调理:四君子汤健脾益气,配合金钱草、海金沙预防复发。\"
最后他补充道:\"更重要的是预防:西医建议低脂饮食,中医强调疏肝利胆。可常服茵陈蒿茶,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一式。\"
这番论述令考官们相视颔首。陆老捻须微笑,麦克莱恩博士在评分表上写下\"整合思维突出\"。
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考核进行到午时,突然从附属医院转来一个真实病例:一位产妇产后血崩,已经出现休克前兆!
\"考核暂停!全力抢救!\"麦克莱恩博士立即下令。
产妇面色苍白如纸,脉微欲绝,阴道出血不止。西医组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注射垂体后叶素收缩子宫;中医组急煎独参汤益气固脱,艾灸隐白穴止血。
但出血仍在继续,产妇血压持续下降。